[实用新型]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旅行箱(5)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481.9 | 申请日: | 200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6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海龙 |
主分类号: | A45C5/00 | 分类号: | A45C5/00;A45C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110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行 框架 构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旅行箱的框架,属旅行箱部件总成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03266581.4、名称“组接定位结构改良的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旅行箱”,该框架组设于旅行箱布质表层的内部,支撑定型该布质表层,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由横、直侧杆以及用以连结各相邻横、直侧杆的转角框体所组接构成,各转角框体的两端设有插设孔,横侧杆以及直侧杆的端部插入插设孔插接结合;该等横、直侧杆皆为玻璃纤维所抽制成型的杆体,且各横、直侧杆的断面为具有定向面的型杆形状,各转角框体的两端的插设孔也设制成与前述具定向面的横、直侧杆形状相符合的型套孔,各横、直侧杆定向插配于各转角框体的型套孔中,而构成框架整体。其不足之处:一是该框架在实施的应用中缺少实施该框架的必要技术特征,而无法直接定形旅行箱两侧或前后;二是其形状仅仅是材料的变换,与现有的钢筋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旅行箱的形状完全相同,而没有新的功能产生。
旅行箱钢筋或钢筋框架,该框架采用钢丝或弹性钢筋折成矩形形状,其钢丝或弹性钢筋的两端采用连接套连接。其不足之处:该框架无法直接定形旅行箱两侧或前后形状。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直接将旅行箱框架定位支撑于旅行箱两侧或前后的旅行箱。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钢筋框架和背景技术的基础上,将带有缝套的旅行箱框架直接定位支撑于箱体内的前后面,由于旅行箱框架中的直杆上设有缝套,该缝套在结构设计上呈开口结构,并且在缝套上包覆有缝边开口U形管条,目的既要确保旅行箱框架与箱布的直接缝,又要保证其缝制的强度,从而使旅行箱框架能够达到对箱体前后面的直接支撑和定位,使该框架在与箱体的支撑、定位中始终处于弹性状态,确保其良好地使用性。其技术方案: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旅行箱,它包括箱体(7),旅行箱框架(8)位于箱体(7)内前后面且旅行箱框架中的缝套缝边(2)与箱体(7)缝为一体,旅行箱框架(8)由横杆(1)和直杆(6)通过四个转角(4)构成矩形框架,缝套(3,2)截面呈开口圆套缝边结构且缝套套在横杆(1)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本申请不仅能够直接与箱体缝制成一体,而且具有可靠地强度和良好地弹性;二是制作规范、效率高,避免了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旅行箱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口缝套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开口缝套套在直杆上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缝边开口U形管条套在图2上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缝边开口U形管条套在图3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左右侧撑式旅行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6。由旅行箱框架构成的旅行箱,它包括箱体7,旅行箱框架8位于箱体7内前后面且旅行箱框架中的缝套缝边2与箱体7缝为一体。旅行箱框架8由横杆1和直杆6通过四个转角4构成矩形框架,缝套3,2截面呈开口圆套缝边结构且缝套套在直横杆1上,横杆1和直杆6采用玻璃纤维杆或碳纤维杆或塑料杆或尼龙杆,横杆1和直杆6为实芯杆或空心杆,其制作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开口圆套缝边结构3和2中的两缝边2分别与开口圆套3中的开口呈整体连接结构。开口圆套缝边结构3和2中的两缝边2分别与开口圆套3中的开口呈整体连接结构,开口圆套3壁厚与转角4中连接孔壁的壁厚相同,目的使直杆与转角直径基本相同,确保所支撑箱布面的平整性。缝边开口U形管条5为塑胶管件中面料管件且套在缝套3和2(缝套3包覆在横杆1上)、直杆6及四个转角4上,目的确保旅行箱框架四周与箱面的有效缝制。装配时:首先将缝套3套在横杆1上,然后将横杆1与转角4采用粘接剂插接成型,最后将缝边开口U形管条5套在旅行箱框架上即可。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海龙,未经吴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锯片上使用的凹面刀头
- 下一篇:一种妇科用四叶窥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