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墙板内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531.1 | 申请日: | 200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3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傅金松;童培银;于献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金松 |
主分类号: | B28B7/30 | 分类号: | B28B7/30;B28B7/20;B28B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益新 |
地址: | 31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度 调节 墙板内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板内模的设计制作,尤其是涉及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墙板内模。
背景技术
目前,设有纵横向通孔的薄壁大孔率墙板深受市场欢迎,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结构特征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使用强度,符合最新JG/TI69-2005标准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可最大化节省材料用量,降低原料成本,在相同配方下与圆孔结构相比,保持最小面密度,墙板体轻,便于安装;二是纵向、横向通孔的设置便于穿线走管和其它附件的安装固定,而不用开槽破坏墙体结构,既保持墙面美观完整,也减少后期安装工作量。这种隔墙板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加大墙板安装中板与板、板与地面、大梁的有效连接,一般四边通孔的高度比内部小,即四边缘上下壁适当加厚。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生产这种墙板用的内模纵向不能伸出墙板,必须设置在墙板内,即称为“内置式内模”。
由于各个建筑的高度不一致,使墙板的长度也不一致,要达到用内置式内模制作墙板的效果,不同长度的墙板就要不同长度的内模。这样给墙板制作带来了一个难题,即需要大量的不同长度的内模。这不但大大加大了模具制作成本,而且由于墙板长短规格多,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对每个长度单独配制一副内模。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采取“偏短拼接,偏长截短”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费料,而且还会影响墙体的整体牢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墙板内模的缺陷,提供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墙板制作内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把墙板纵向设置若干个孔,一般为2至7个孔,每个孔由若干内模片所组成。一般由四片独立的直角形内模片及二块平面形内模片组合而成一整体。把各组内模片纵向分别分成若干段,一般为三段,即基本段、连接段和调节段。根据墙板的最短长度确定内模的基本段,基本段一般2米左右,具体按横向通孔与其间距之和的倍率确定。连接段一般为1-3副,每段长度不等,其中为一个横向通孔与其间距之和,另一个为前一个的2倍。调节段一般为-20厘米。
超过2米时,基本段加连接段,用于大调,基本段加调节段用于微调来调节内模长度。
各段的连接方法一般采取一头设插槽,另一头设插片,用插入法把插片插到插槽内完成连接。
需用连接段对墙板进行加长就用插入法。需用调节段对墙板进行加长伸长法(加长插槽与插片至24厘米左右,通过调整插入深度对墙板进行长度调节。
调节方法是以基本段为基础,墙板不够长用1至3个连接段加长;另外还需对墙板长度进行调整就再插入调节段加以调节。一般在实际制作中,通过二级调节,即可以制作出符合用户需要长度的墙板。
除小调外,再则在两个头上留有2厘米左右的可再次插入的距离,供脱模时纵向长度缩短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创新。
1、长度的调节幅度大 内模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把内模片分成把各组内模片纵向分别分成若干段,一般为三段,即基本段、连接段和调节段。根据墙板的最短长度确定内模的基本段,基本段一般2米左右,具体按横向通孔与其间距之和的倍率确定。连接段一般为1-3副,每段长度不等,其中为一个横向通孔与其间距之和,另一个为前一个的2倍。调节段一般为5-20厘米之间。应用这种方法长度的调节幅度大,内模的实用性强
2、大大节省了模板制作成本省去模板堆放场所
目前墙板生产厂家一般配置3至4种长度的内模,不但增加了模具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模具的堆放场所。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模片无法伸缩的缺陷,不需要一种长度规格去制作一副模具,一副模具通过基本段、连接段和调节段的调节,可做多种规格的墙板。因而大大的节省了模板制作成本,同时也省去了模板堆放的场所。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制作墙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模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模片连接段和调节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把墙板纵向设置若干个孔,一般为2至7个孔,每个孔由若干内模片1所组成。一般由四片独立的直角形内模片2及二块平面内模片3组合而成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金松,未经傅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模具孔打磨机
- 下一篇:倒角刀手柄及其倒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