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丸剂药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152.2 | 申请日: | 200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4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潘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章德 |
主分类号: | A61J1/03 | 分类号: | A61J1/03;A61J1/14;B65D83/04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柯利进 |
地址: | 3214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丸剂 药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丸剂药瓶,特别是一种可定量倒出药丸的丸剂药瓶。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丸剂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速效救心丸等,都是装在普通药瓶中。由于这些丸剂每次要求服用的数量均较多,从普通药瓶中倒出丸剂时常会一次倒出太多,需要一粒一粒数。而且易造成药丸散落地上丢失和被污染。因此,从由瓶体和瓶盖组成的普通丸剂药瓶中定量取用丸剂很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定量倒出药丸的丸剂药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丸剂药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盖插有一导管,该导管下端为喇叭口并伸在瓶颈中,上端设有套筒可上下滑动;套筒与瓶盖之间的导管上套有弹簧;所述套筒一侧为外凸,该外凸中有销孔及上下向通槽;所述通槽中设有活动卡板,该活动卡板左边设有三个齿,其齿分别与导管上侧开有的三个孔配合,活动卡板右边为凹弧,该凹弧与固定在套筒外凸上的压销相接触,使压销上下压动凹弧时,活动卡板左边以中间齿为支点,上下两个齿可交替伸入或退出导管管孔,其中所述的中间齿不伸出导管管孔内壁,导管孔径和活动卡板左边上下两齿间距均对应药丸直径;以及导管上端口设有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瓶盖中插有一导管,并在导管上端设有套筒和活动卡板,以控制瓶内药丸从导管中一粒一粒滚出,具有结构简单、可定量倒出药丸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活动卡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套筒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套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瓶体1和瓶盖2,所述瓶盖2中插有一导管3,该导管3下端为喇叭口11并伸在瓶颈10中,上端设有套筒5可上下滑动;套筒5与瓶盖2之间的导管上套有弹簧9;套筒5一侧为外凸51,该外凸51中有销孔52及上下向通槽12;所述通槽12中设有活动卡板8,该活动卡板8左边设有三个齿81,其齿分别与导管3上侧开有的三个孔配合,活动卡板8右边为凹弧82,该凹弧82与固定在套筒外凸51上的7相接触,使压销7上下压动凹弧82时,活动卡板8左边以中间齿为支点,上下两齿交替伸入或退出导管3的管孔,其中所述的中间齿不伸出导管3的管孔内壁,导管孔径和活动卡板左边上下两齿间距均对应药丸4的直径;导管3上端口有密封塞6。
加工时,先将导管3固定插在瓶盖2中,然后将活动卡板8左边中间的齿插入导管上侧对应的中间孔内,再将套筒孔和外凸中的上下向通槽对应套在导管3和活动卡板8外,最后将压销7固定在套筒外凸51的两侧面上,凹弧82与压销7相接触。所述套筒5因有活动卡板8阻碍而不会脱落,而活动卡板8有压销7卡住也不会脱出。
使用时,将瓶体1倒置,因导管3孔径和活动卡板8左边上下两齿间距均对应药丸4直径,药丸4将从喇叭口11中一粒一粒进入导管。按下套筒5使压销7与活动卡板8右边凹弧82相互作用,活动卡板8左边的下齿和上齿就分别伸入和退出导管孔,导管3内最上端的一粒药丸就滚出。松开套筒5,在弹簧9的作用下套筒5回复上端。再按下套筒5一次,随后的一粒药丸又滚出。因此,每按下套筒5一次就滚出一粒药丸,从而可定量取出药丸。其结构简单,而且导管3、套筒5及活动卡板8均可由塑料模注制得,加工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章德,未经潘章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教学测控综合实验箱
- 下一篇:带声音提示的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