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锭子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07142.9 | 申请日: | 2006-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9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源 |
| 主分类号: | D01H7/04 | 分类号: | D01H7/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 地址: | 312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锭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对纱线进行加捻的锭子。
背景技术
在有关纺织机械上(如加捻机)上,纱线经加捻后被绕在锭子上随锭子一起转动的筒管上,但在作业过程中,锭子作为高速运转的部件,常因疲劳、磨损等原因而损坏,需要进行更换,而同一台设备上的锭子一般要求同样的规格,如其带轮的外径应该一致以便以通过传动结构获得动力时保持相同的传动比。图2所示是一种现有的锭子结构,它包括一起转动的锭轴1和带轮2,所述的带轮2具有一个轴向内孔15,在内孔15内通过轴承7安装有固定杆16作为固定部分以便安装在有关纺织机械上(如加捻机)上,由此,在运转时,带轮2通过龙带从动力机上获得动力而带着锭轴1和筒管一起转动(筒管由销子4定位),将加捻后的纱线绕于筒管上,而轴承则成为锭子转动的基础和转动损耗最大的部件。然而,经实践经验和结构分析发现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轴承位于带轮与固定杆之间,在转动时受到的冲击难以减缓,由此导致轴承乃至整个锭子的寿命缩短;
2、因轴承的损坏带来的转速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纱线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加捻程度不一致;
3、出于结构设计和使用寿命上的考虑,可以使用大规格的轴承,由此会增大带轮的外径而不宜实施。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授权公告号为“CN2466173Y(专利号为ZL01217834.9)”和“CN2760065Y(专利号为ZL200420080591.X)”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分别公开了有关锭子的技术方案,它们通过将轴承的安装部位从带轮的内侧转移到带轮的延伸方向上,由此可以选用较大尺寸的轴承以便延长其寿命,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减震措施,但是其结构复杂,构成部件多,且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整个锭子在工作运转时损害可能性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构成部件多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锭子。为此,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锭子,包括绕固定部分转动的同轴设置的锭轴和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部分有一个安装孔,与所述的带轮和锭轴同轴设置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一锭套内,所述的锭套由套在其外侧的减震套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安装孔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新型锭子,其特征是所述的锭轴、带轮和连接轴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新型锭子,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由挡圈定位在连接轴与锭套之间。
所述的新型锭子,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部分是锭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减震套的设置可以有效减缓运转过程对轴承的冲击,由此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而间接的延长整个锭子的寿命;
2、该结构使得锭轴的转动更平稳,转速更一致,由此保证对纱线的加捻更一致,确保产品质量。
3、将轴承的安装位置移至带轮之外,从而可以增大轴承的规格而并不会导致带轮外径的增大。
4、其结构简单,构成零部件少,易于维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由此延长其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锭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新型锭子,主要包括锭座5、锭轴1、带轮2、连接轴3、锭套8、减震套12,其中:
作为固定部分的锭座5为一铸件,它是承载锭子其它构件以及将整个锭子安装在有关设备上的基础,其上有一个安装孔6,安装孔6内有个台阶13,在安装孔6的侧面有延伸部,延伸部上有连接螺钉11,通过螺钉11可以将整个锭子安装在有关设备上;
锭轴1、带轮2、连接轴3为一体式结构,三者为同一轴线方向上的三段,带轮2位于中间部位,且直径较大,在带轮2面向锭轴1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筒管的销子4;
锭套8为一管状构件,其长度与连接轴3的长度相当;
减震套12为一由橡胶制成的套状物,其内、外径分别与锭套8的外径、锭座安装孔6的内径形成紧配合,在其上端还有一个外环边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源,未经王晓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取暖器及燃气壁炉用双控阀
- 下一篇:连续式食品加热冷却输送装置的水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