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绞车离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6776.2 | 申请日: | 200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祥;谢玉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国祥;谢玉枝 |
主分类号: | B66D1/14 | 分类号: | B66D1/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绞车 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绞车的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刹车是利用钢索的收、放来拉动物品的,用于汽车野外遇事故时作自救或互救。当遇事故的汽车或其它物品离救援设备较远时,又要求在短时间内方便使用者将钢索直接拉出勾挂在事故汽车等物品上,电动绞车大都设有离合装置。中国专利文献CN2466129Y的“电动绞车的刹车及其离合装置”,所披露的技术方案是在电动绞车的减速机构外的减速箱体内套设有与减速机构联动的内齿轮,在该内齿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制动凹槽,在制动凹槽所对应的减速箱体制动口上设有离合器套管,该套管内设有一套有弹性元件的倒“T”型离合器杆,设在套管上方的离合器把手,当欲将钢索卷筒上所绕的钢索拉出时,则只需将把手向上拉起并稍微转动位移一小角度,使得随把手同步的离合器杆脱离内齿轮的制动凹槽,使内齿轮可原地空转,即可拉出钢索作勾挂拖拉物品,当把手回复使离合器杆重新进入制动凹槽后,则可将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给钢索卷筒,当电机运转后,即可藉动力将钢索拉回,达到拖拉钢索勾挂物的使用目的。但该机构由于离合器把手的操纵方式是上拉式,且必须向上拉高,再旋转90度后才能定位,在操作上费力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省力、方便、安全的电动绞车离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电动绞车离合装置,包括有:定位在电动绞车减速机构外的减速箱体,在减速箱体内套设有与减速机构联动的内齿轮,在该内齿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制动凹槽,制动凹槽所对应的减速箱体设有制动口,在该制动口上设有固定可卸连接的离合器套管,套管内设有一倒“T”型的离合器杆,离合器杆上又套装有一弹性元件,并在套管的上方设有离合器把手,该离合器把手通过连接件与离合器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把手为旋转操纵式,其内顶面与离合器套管的上顶面分别为双斜面构成的凸轮面,内圆周面设有圆周均布的4条凸筋,其中一对角的凸筋为短筋,另一对角的凸筋为长筋,4条凸筋形成一个包容离合器套管外圆的圆,并在离合器把手与离合器套管之间设有180度旋转定位机构。
所述的减速箱体制动口与离合器套管的固定可卸连接即在两者螺纹连接的减速箱体上设有支紧螺丝。
所述的离合器把手与离合器套管的180度旋转定位机构由离合器套管顶部径向两侧设有的弹簧销,弹簧销外端伸出一段长度,和离合器把手的对角长筋构成。
所述的内齿轮外圆周面上的制动凹槽设有4~12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离合器把手的上拉式操纵方式改进为旋转式,利用双斜面构成的凸轮面结构原理,只需将离合器把手逆、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即可得到两个方向的定位,结构简单,实现了离合装置操作省力、方便、安全的目的,使用中不会出现离合操作上的失误或离合卡住现象,在长期使用中寿命延长,对电动绞车离合装置的发展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绞车离合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绞车离合装置的离状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绞车离合装置的合状态结构图。
图4为离合器套管剖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电动绞车中与双锥面刹车装置的相互位置关系图(离合装置离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电动绞车中与平面刹车装置的相互位置关系图(离合装置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再结合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参见图1~4所示,电动绞车离合装置,包括定位在电动绞车减速机构外的减速箱体7,在减速箱体内套设有与减速机构联动的内齿轮8的外圆周面上设有8个制动凹槽81,该制动凹槽所对应的减速箱体设有带螺孔的制动口71,具有外螺纹的离合器套管3旋装在制动口螺孔内,并由侧面螺丝孔72内的支紧螺丝紧定,达到固定可卸连接目的。离合器套管3的顶面为双斜面构成的凸轮面31结构,顶部在径向两侧设有对称的一对销孔32,用以紧配弹簧销4,弹簧销外端伸出一段长度约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国祥;谢玉枝,未经曹国祥;谢玉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67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泡腾颗粒的崩解剂
- 下一篇:物料分发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