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9499.7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7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钟毅;王博;湛宗儒;毛春升;祁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15 | 分类号: | A61G7/015;A61G7/05;A61H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71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多功能 医疗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病床,具体地指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的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医用护理床,但功能较为单一,如医院使用的护理床基本上只是可以床头抬起的。此类护理床在床架下设置有床头抬起机构,通过摇杆摇动丝杆,配合螺母套筒驱动顶杆让床头抬起。与普通病床相比,虽然实现了让病人抬身的功能,但无法让病人翻身。病人长期卧床,不经常翻动身体会产生褥疮。市场上也有一些可以使病人翻身的护理床,其床板分为左右两部分,均与床架的中纵轴铰接,在床架上设置有床板侧翻机构与之配合,通过摇动丝杆使套筒运动,驱动顶杆让床板翻起。可由于护理床体积有限,驱动机构的布局也不是很合理,所以这类护理床并没有设置床头抬起机构。虽然解决了翻身的问题,但却无法同时实现抬身的功能,病人吃饭、起身都很困难,使用起来仍不方便。而且,现有的医疗护理床大多数都是使用摇杆手动,并没有实现电器智能化控制,病人身边必须有护理人员操作护理床,才能实现护理床的种种功能。这对于瘫痪病人而言,离开了护理人员,简直无法操控护理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便于操控、尤其适合瘫痪病人使用的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包括床底框、安装在床底框上可升降的床架、安装在床架下的床架举升机构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面板。其特殊之处在于:床面板由左、右床头面板和左、右床身面板组成,左、右床头面板分别与左、右床身面板横向铰接,左、右床头面板之间纵向铰接,左、右床身面板同时与床架的纵向轴铰接。左、右床头面板下方设置有床头面板抬升机构,左、右床身面板下方对称设置有左、右床身面板侧翻机构。床头面板抬升机构和左、右床身面板侧翻机构的各个控制电机分别与安装在床架上的语音电路控制盒连接,语音电路控制盒则通过导线与话筒和PS2键盘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床头面板抬升机构和左、右床身面板侧翻机构的结构相同,其安装在床架上的控制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相连,丝杆上套装有螺母套管,螺母套管的端部与人字摆杆的一端铰接,人字摆杆的中部铰接在床架上,人字摆杆的另一端与左、右床头面板或左、右床身面板连接或接触。
更进一步地,上述左、右床身面板下方各设置有一套背部按摩机构,背部按摩机构的各块振动按摩板间隔嵌置在左、右床身面板中,且各块振动按摩板通过其上的固定轴与左、右床身面板的边框铰接,各根固定轴分别与各根摆杆固连,各根摆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一根纵向传动杆上,纵向传动杆则通过连杆、曲柄圆盘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固定在床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电动机带动丝杆和传动机构,可分别实现病人上身抬起、侧翻身、背部按摩和床架升降等多种功能。其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就可实现复杂的三维运动,各机构布置紧凑合理,减小了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这些传动机构与现有的PS2键盘、语音话筒和语音电路控制盒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有效实现了上身抬起、侧翻身速度和高度、以及背部按摩强度的无级调节,且病人无须医护人员的帮助也能智能化操作、自行控制,极大地满足了病人的实际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床头面板抬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床身面板侧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医疗康复床的背部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9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