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卸方便的汽车空调滤清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8276.9 | 申请日: | 200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城;杨乾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07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卸 方便 汽车空调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配件。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只要将进气模式选择在外循环,外部的新鲜空气就会通过通风口吹进车厢内部。过去,汽车的通风系统只起到单纯的更换内外空气的作用,没有考虑到外部空气质量这一问题,外部空气的灰尘,杂质也会通过通风口进入车厢内,严重影响了内部空气质量,有时花粉,孢子等进入车厢,还会引发各种过敏性疾病。
空调滤清器正是为避免上述现象而设计的,它有效过滤了空气中的灰尘等物,避免了对车厢内部的污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尘和细菌会在空调滤清器上逐渐积累,当到达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换滤清器。
滤清器由滤芯和边框两部分组成,边框固定滤芯。滤清器是由螺钉固定在车身通风口的,更换,要借助于工具才能完成,而且比较麻烦。此外,装在通风口的滤清器直接与外界相通,使用时,常常会有雨水通过滤清器流进车内,严重影响车内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装卸方便的汽车空调滤清器,使滤清器的更换不需借助工具就能简易地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解决滤清器引起雨水流进车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利用车身上固有的固定栓,采用卡子将滤清器固定和拆出;在滤清器上设置活动联接的,挡雨而不影响空气流入的雨盖。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装卸方便的汽车空调滤清器,具有滤芯和固定滤芯的边框,其特征是,边框上有一延伸块,延伸块上开有让车身上固定栓通过的孔或者卡槽,延伸块上设置导轨,导轨上设置可移出的其上开有卡槽的卡子,导轨上卡子卡槽的中心线与延伸块上的孔或者卡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在上述滤清器的迎风端,活动联接坡顶半开式雨盖,活动联接件采用组合式,分别装在到雨盖和滤清器的边框上。
安装滤清器,只要将其延伸块上的孔套到(或者卡槽插入)车身上的固定栓,再将卡子沿导轨推入延伸块,滤清器即被装好固定;按相反的顺序,滤清器即可卸下。
更换滤清器时,打开活动联接件取下雨盖,再将其联接到新的滤清器上即可再用。雨盖设在滤清器的迎风端,下雨时,雨水顺着雨盖坡顶流到滤清器外,空气从半开的雨盖进入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不需要工具,就可安装和卸下滤清器,而且操作非常简易,使滤清器的更换很方便。
2、增设雨盖后,可阻挡雨水直接打在滤清器上,解决了雨水打湿车内的问题。
3、雨盖与滤清器采取活动联接,滤清器为消耗件,而雨盖可多次使用,利于节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图1的P向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延伸块另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图5为卡子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谈谈实施例。
参见图1,滤芯2固定在边框3中,在边框3的一侧,设一连接于边框本体的延伸块5,为加强延伸块的强度,在延伸块的两测,连接筋板8,为使车身上的固定栓伸入滤清器,延伸块5上,可开出孔A(见图3),也可开出卡槽B(见图4);延伸块上所设置的导轨,可有多种形式,本例采用一对滑槽10作为导轨,设置在延伸块5的两侧,对称于其上的孔A或者卡槽B,参见图2,卡子4可从滑槽10中进入或者退出延伸块,卡子4上卡槽C的中心线应与延伸块上孔A或者卡槽B的中心线同平面,为防止行车时卡子退出滑槽,在滑槽10的一端和卡子4的一端设置成对的弧面止退凸起9和9a;参见图5,为使固定栓7很好地定位在卡子4中,在卡子卡槽的根部,设置限制固定栓上止圈d的下沉台阶,而在该卡槽的开口部设置利于卡子滑入的斜面e;参见图1,在滤清器的迎风端,活动联接雨盖1,活动联接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均是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其中一部分装在雨盖上,另一部分装在滤清器的边框上,如卡扣、回头栓,弹簧栓等,本例用卡扣,雨盖1通过卡扣6扣接在边框3的两侧,更换滤清器时,脱开两侧的卡扣,雨盖即可取下;为使雨水流到车外而又不影响空气的充足供应,雨盖采用坡顶半开式,仅盖住滤清器的迎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未经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8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体弥散增氧用微孔管增氧盘
- 下一篇:双动力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