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导调制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4427.3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夏加宽;彭兵;董婷;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1/03 | 分类号: | H02K41/03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制 永磁 直线 同步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导调制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由于永磁直线电机纵向端部效应的影响最大,它会增加直线电动机的附加损耗,降低直线电动机的效率,特别会引起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推力波动是影响直线电机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推力波动会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在低速运行时还可能引起共振,还会严重恶化伺服性能,例如定位精度等。专利号为03210231.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用永磁式直线电机,其结构是:包括机床工作台,其设置于直线电机的上方;电机底座;设置于电机底座上的软铁底板;设置于软铁底板上的次级磁材料;与次级磁材料相对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初级磁材料,两个磁材料中间形成气隙;初级与次级磁材料之间靠直线滚动导轨相连;进行定位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及电机控制系统。现有的技术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行平稳度及精度,但均未能显著、有效地解决直线电机端部效应引起的推力波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从磁路设计的角度以磁导调制法和分数槽绕组方案综合应用于永磁直线电机设计中,有效的削弱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端部效应,减小由其引起的推力波动。
本实用新型包括初级铁心、初级绕组、定子轭、永磁体、直线导轨、机床工作台,若干块永磁体平行放置于在定子轭上,对应永磁体上方置有电机初级,初级绕组嵌入在初级铁心的槽中,初级铁心固定在机床工作台的下面,机床工作台通过直线导轨与定子轭固定连接;初级铁心为平行齿结构,初级绕组为单齿集中成型线圈,即单槽跨距,单相集中相带形式。
所述的电机初级绕组的所有线圈分成了对称的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属于一相绕组,即电机所对应的主磁极数与每相所具有线圈数的关系为:主磁极数Np=2mNi±1,其中m为电机绕组相数,Ni为电机每相绕组线圈数;电机初级对应线圈相邻绕组轴线之间移相间隔为2π±α电角度,其中α为等效槽距角。
电机初级铁心的齿宽与齿距的比值的范围为槽高h与槽宽b的比值范围为2.5~3.8;总线圈数Nc=mNi;初级铁心槽数Q=2Nc=2mNi,槽距增量电角度,等效槽距角电角度,槽距τy=180°±Δτy电角度;其中m为电机绕组相数,Ni为电机每相绕组线圈数。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直线电机结构表现为多极少齿、特殊集中相带形式,且采用了开口槽、平行齿结构,形成端部磁导调制效应。电机绕组采用单齿(单槽跨距)集中成型线圈,从而带来了极其有益的工艺技术效果:
(1)从电机的制造工艺角度看,构成电机绕组的线圈有极好的工艺性,便于生产;电机端部绕组整形尺寸小,结构紧凑,有利于机床结构安装。
(2)从节能及效率的角度看,单齿成型线圈有最短的绕组端部长度,绕组端部发热最少,绕组效率最高,整机效率也有所提高,节能效果良好,同时也有利于电机端部绕组散热处理。
(3)从节省原材料的角度看,单齿成型线圈的应用使得电机有更高的槽满率,有利于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从而可以缩小电机的体积节省钢材与铜材。
(4)从控制及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看,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电机自身的推力波动减小,从而对伺服驱动器的要求也会降低,控制简便。进给伺服系统无论采用推力控制方式还是速度控制方式都将取得良好效果。定位精度提高,稳态速降小,动态响应快,抗扰动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定子铁心为12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绕组星矢图,
图3是图1中绕组接线方式示意图,
图4是图3合成磁动势矢量FA、FB、FC图,图中1~6为线圈,7.定子轭,8.初级铁心,9.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4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可弯曲万向接头的吸尘管
- 下一篇:缓解癌症患者疼痛制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