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4099.7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豫;董静;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K37/047;B23K26/3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亚屏 |
地址: | 110136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车 车轮 修复 翻转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轮的修复,具体地说是在修复过程中对车轮轮对的整体进行翻转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车轮是保证机车、车辆运行的重要零部件,由于铁路的特殊性,对在铁路上运行的零件都要求有的较高的安全系数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设计寿命在20年以上。
在TB/T2817-1997出台之前,铁路货车车轮都是按照GB8601-88的规定设计和制作的,基体材料为中碳合金钢,每个车轮的辐板上有两个Φ45的孔。在我国铁路运输提速后,由于载荷和运行速度的增加,辐板孔周围因为局部应力集中,极易产生裂纹,给机车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如果出现裂纹就报废的话,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浪费。
在现阶段,我国在线使用的按照GB8601-88标准制造的车轮近300万个,由于数量众多,受资金和生产能力的制约,无法全部更换。现阶段还没有可靠的维修方法。
激光熔覆技术是对车轮进行维修的可靠方法,但在维修现场对车轮轮对整体进行翻转的问题尚未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激光熔覆所需的对车轮轮对进行整体翻转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由顶紧机构1、顶紧架2、翻转架3、传动机构I、翻转电机6、轴承座7和升降机构9组成,顶紧架2装在顶紧机构1上,顶紧机构1装在翻转架3上,翻转架3和翻转电机6装在轴承座7上,传动机构I的被动轮5装在翻转架3上,传动机构I的主动轮4与翻转电机6相连,轴承座7装在升降机构9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轴承座7可以备有回转机构,回转机构由传动机构II和回转电机11组成,传动机构II的被动轮8装在轴承座7上,传动机构II的主动轮10与回转电机11相连,以便在激光加工机旁进行装夹,然后送入加工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顶紧机构1可以是液压缸,顶紧架2与液压缸1的活塞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传动机构I和/或传动机构II可以是齿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升降机构9可以是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其优点在于: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可以在不分解轮对的情况下对车轮进行激光熔覆,消除了因分解轮对而可能产生的对车轮内孔、车轮轴和轴承的损坏;同其它设备组合后可成为自动生产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火车车轮修复用翻转工装的结构如图1和2所示,由顶紧机构1、顶紧架2、翻转架3、传动机构I、翻转电机6、轴承座7、升降机构9和回转机构组成,顶紧架2装在顶紧机构1上,顶紧机构1装在翻转架3上,翻转架3和翻转电机6装在轴承座7上,传动机构I的被动轮5装在翻转架3上,传动机构I的主动轮4与翻转电机6相连,轴承座7装在升降机构9上,回转机构由传动机构II和回转电机11组成,传动机构II的被动轮8装在轴承座7上,传动机构II的主动轮10与回转电机11相连;顶紧机构1是液压缸,顶紧架2与液压缸1的活塞相连,升降机构9是液压缸,传动机构I和传动机构II是齿轮机构。
工作时,先将车轮轮对置于装夹台12上,调节升降机构9液压缸将顶紧机构1下入车轮轮对中,启动顶紧机构液压缸1使顶紧架2顶紧在车轮轮对内侧上,启动回转电机11将车轮轮对送入加工位置,加工完一个车轮后,启动翻转电机6使翻转架3旋转180°,加工另一车轮。启动回转电机11将车轮轮对送回装夹台12上,启动顶紧机构液压缸1使顶紧架2松开车轮轮对,调节升降机构9液压缸使顶紧机构1离开车轮轮对。
这种翻转工装可以用于火车车轮修复的自动生产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4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