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菱形法兰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4052.0 | 申请日: | 200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曹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创思福液力偶合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00 | 分类号: | F16L2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菱形 法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法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液力偶合器等机器箱体上安装润滑油泵的菱形法兰。
背景技术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被广泛用于转炉给水泵和离心风机机组中。现有技术中,液力偶合器的润滑油泵一直采用卧式安装,进/出油管与箱体连接。而其连接方式大多采用圆形法兰实现。问题在于,首先,圆形法兰的安装、定位较为繁琐,不便于操作。其次,由于油泵本身需要进、出油口,因此常常需要在油泵所安装的箱体上开设进、出油口。在使用时,需要利用波纹管连接油泵和箱体油口之间的管路,造成安装、拆换时的不便,无法实现快速拆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液力偶合器等机器中安装润滑油泵的菱形法兰,尤其适用于立式安装的摆线转子油泵。从而解决了在传统的卧式油泵安装方式中,操作繁琐,不便于安装、拆换,造成检修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构造了一种菱形法兰,包括法兰底盘,底盘采用具有过渡圆角的菱形底盘,在底盘中间部位设置有凸出的筒状连接体,其内腔用作电机和摆线转子油泵的连接腔;在连接腔内,电机和摆线转子油泵可以依靠联轴节实现连接。在菱形底盘下端中部连接体开设有圆形止口以便于摆线转子油泵的定位。在菱形底盘上位于圆形止口一侧开设有出油口,利用油管与摆线转子油泵的排油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上设置的螺栓孔,依靠螺栓、螺母以及传统的螺纹连接方式,实现由电机、法兰、摆线转子油泵总成在箱体上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法兰连接件适用于泵体的卧式安装,需要时也可立式安装,甚至可以在倾斜部位实现定位、安装,也适用于其他相同情况的连接方式。
上述菱形法兰,其进一步改进在于,筒状连接体的上部设置有凸出的轮缘结构,筒状连接体中间在上部凸出的轮缘结构与菱形底盘之间设置有肋板,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连接法兰的工作强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菱形法兰适用于在液力偶合器等机器中卧式或立式安装润滑油泵。在泵体的总成阶段,由于圆形止口定位,方便了摆线转子油泵的装配;在泵体安装到液力偶合器等机器的箱体阶段,由于采用菱形法兰,进一步方便油泵的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在电机、法兰、油泵总成为一体之后,油泵的排油口通过管路与菱形法兰底盘上的出油口相连通,从而无需在液力偶合器等机器箱体上为油泵单独设置出油口,从而进一步方便泵体的安装、拆卸,便于检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菱形法兰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菱形法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菱形法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菱形法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菱形法兰,包括法兰底盘3,图中可见,底盘3是具有过渡圆角的菱形底盘。在底盘3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的筒状连接体4(如图2所示)。在底盘3下部相应筒状连接体4下端开设有圆形止口2。在菱形底盘3上位于圆形止口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连接口1。此外,筒状连接体4上部设置有凸出的轮缘结构,筒状连接体4中间部位在凸出的轮缘结构与菱形底盘3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肋板5。
本实用新型的菱形法兰,其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连接体4的内腔用作电机11和摆线转子油泵14的连接腔;在连接腔内,电机11和摆线转子油泵14可以依靠联轴节实现连接。在底盘3中间下端开设的圆形止口2用于摆线转子油泵14的定位和安装。位于圆形止口2一侧的连接口1用作出油口,利用油管与摆线转子油泵14的排油口相连通。图中可见,摆线转子油泵14在油管端部加设过滤件构成油泵的吸油口15。
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上设有螺栓孔,依靠传统的螺纹连接方式,实现由电机、法兰、摆线转子油泵总成的泵体在液力偶合器箱体上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法兰连接件适用于泵体卧式或立式安装于液力偶合器等机器的箱体上,甚至可以在倾斜部位实现定位、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创思福液力偶合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创思福液力偶合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4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盖板与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手持式自动控制杀菌消毒、电子除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