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可动凸模的外壳液压成形专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3986.2 | 申请日: | 200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宏;任丽梅;王忠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4/14;B21D22/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可动凸模 外壳 液压 成形 专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板材液压成形技术,具体为一种具有可动凸模的镁合金数码相机及类似产品外壳液压成形专用模具,主要应用于镁合金板材温热液压拉深成形。
背景技术
金属镁及其合金是迄今在工程中应用的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以质量轻、刚性好、金属光泽好、电磁屏蔽性好和易回收利用为特点的镁合金,成为现代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首选材料。板材拉深成形加工方式在提高制件质量、生产率、节省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且可以加工出满足电子产品要求的薄壁零件。对于一般金属及其合金来说,拉深成形已是很成熟的技术,但对于镁合金来说,拉深的历史还比较短。主要是由于金属镁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致使多数镁合金在室温下的塑性成形性很差,升高成形温度,会有效地改善其成形性能,通常需要在25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工成形,这就会带来模具系统相对复杂的弊端,同时产品的造价也比较昂贵,并且当加热时间过长时,容易导致板材内部晶粒粗大,这样会严重降低板材的塑性变形能力,此时坯料很脆,拉深时极易在冲头圆角处拉裂。
对于典型的数码相机外壳来说,其外形兼具盒形件与半圆柱面特征,底部和棱边圆角半径较小,尤其是从方盒到圆柱的过渡区域局部变形剧烈,采用常规拉深工艺需要两道次拉深成形,道次间需要退火,并且因多工序加工的累积影响,零件质量差。板材液压拉深成形技术,由于其摩擦保持效应和流体润滑效应,能有效改善板料的成形条件,而且成形零件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并能成形常规冲压成形工艺难以一次成形的复杂板类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动凸模的外壳液压成形专用模具,解决镁合金数码相机外壳拉深成形中局部严重变形导致零件报废的问题,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可动凸模的外壳液压成形专用模具,具有液压室、凹模、压边圈、拉深凸模,该模具的拉深凸模采用分块式组合拉深凸模,包括固定凸模、可沿滑道上、下移动的可动凸模。
所述固定凸模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可动凸模连接,连接件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置于固定凸模和可动凸模之间,固定凸模工作端与可动凸模工作端相接组合成外壳产品形状。
所述滑道可以为楔形滑道。
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连接螺栓。
所述可动凸模与固定凸模之间可以设有限位块。
所述外壳产品可以为数码相机外壳,固定凸模工作端形状与数码相机外壳的半圆柱面对应,其侧壁上设有楔形滑道;可动凸模工作端形状与数码相机外壳的方盒面对应,其上设有楔形槽,楔形滑道与楔形槽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材料利用率高,板材成形极限提高,制品表面质量好,刚性强,形状和尺寸精度高,可以成形数码相机外壳等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适于成形镁合金板件等需要加热成形的板件。
(2)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
(3)本实用新型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分块式组合拉深凸模,使模具更换简单,模具寿命提高,同时组合拉深凸模的可动元件改善了成形件的成形顺序和受力状态,提高成形极限和成品率,模具寿命长、更换简单。
(4)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外壳材料为镁合金,也包括铝合金等需要加热成形的板材。
(5)本实用新型所成形的零件包括数码相机外壳,也包括类似形状结构的其他外壳板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图。
图2为液压室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凹模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固定凸模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可动凸模的结构剖面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液压室;2、螺栓;3、凹模;4、凸模固定板; 5、压边圈;6、固定凸模;7、连接螺栓;8、弹簧;9、限位块;10、可动凸模;11、坯料;12、加热元件;13、上模座;14、楔形槽;15、液压腔;16、加热孔;17、楔形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3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平型振动源及电连接器
- 下一篇:多通道光纤光栅解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