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电型循环滤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2536.1 | 申请日: | 200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0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作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作为 |
主分类号: | F16N39/06 | 分类号: | F16N39/06 |
代理公司: | 辽阳新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英利 |
地址: | 1112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电 循环 油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品的在线运行除杂、水份分离、高精度净化的磁电型循环滤油机。
背景技术
本人于1996年8月29日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磁电型润滑油循环滤油机”专利申请,并于1998年8月8日获得了专利证书(专利号:96238278.7)。该专利技术虽然给油品的净化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以往采用的机械堵截式的方式,但还存在有设计不尽合理、结构不紧凑、性能不稳定,易发生故障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性能安全可靠、脱水效率高、处理量大、净化效果好、不需专人维护的磁电型循环滤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由与油泵连接的电机,通过管路和阀门分别与油泵进、出口连接的且通过管路联通的磁电过滤器、电场过滤器和控制电机、磁电过滤器、电场过滤器的控制柜构成的磁电型润滑油循环滤油机加以改进。为了使磁电过滤器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紧凑,将电场过滤器取消,并在磁电过滤器的罐体内的下部设有通过连接件与输入管连接的由油水分离盘和设在油水分离盘上的磁铁构成的磁场分离器;由位于输入管上部的绝缘衬套,与绝缘衬套下端和罐内壁连接的地极孔板,位于地极孔板上中部的高压瓷瓶,位于高压瓷瓶上部的与高压电缆连接的水平电网构成的水平电场分离器;由位于水平电网上部的高压整流管,与高压整流管连接的周壁布有孔的垂直电网,位于垂直电网处的与绝缘衬套形成夹套的布有孔的绝缘套,位于夹套内的介电滤材构成的垂直电场分离器。
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设有通过管路和控制阀门与油泵进、出口连接的由罐体和设在罐体内的涂有高分子膜的过滤管构成的高分子材料精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磁电过滤器的罐体内设有了磁场分离器,并设有了高分子材料精滤器,因此,不但具有了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性能安全稳定可靠的优点,而且大大提高了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在安装有脚轮18的矩形底座19上安装有2个联通的磁电过滤器1,一个卧式高分子材料精滤器11,一台控制柜8。在卧式高分子材料精滤器11的罐体上部焊有电机支座,在电机支座上通过螺栓紧固有安装有齿轮油泵6的电机9。磁电过滤器1是由上部带有输出管3、排气阀2,下部带有输入管17、排污阀13,侧部带有高压线进线孔、测水电极孔,底板呈斜坡的通过法兰连接有密封盖的罐体和安装在罐体内下部的通过带有螺纹的管状连接件22与输入管17连接的位于输入管17下部的由伞形油水分离盘20和安装在油水分离盘20上的磁铁21构成的磁场分离器;由位于输入管17上部的绝缘衬套28,与绝缘衬套28下端和罐内壁连接的地极孔板23,位于地极孔板23上中部的高压瓷瓶24,位于高压瓷瓶24上部的与高压电缆4连接的水平电网26构成的水平电场分离器;由位于水平电网26上部的4个高压整流管27,与高压整流管27连接的周壁布有孔的垂直电网31,位于垂直电网31处的与绝缘衬套28形成夹套的布有孔的绝缘套29,位于夹套内的介电滤材30构成的垂直电场分离器构成。其布有孔的绝缘套29通过吊挂在绝缘衬套28上部的布有孔的绝缘板32上的绝缘螺杆25固定。地极孔板23通过吊挂在布有孔的绝缘套29下壁上的绝缘螺杆25固定。其绝缘衬套28、绝缘套29、绝缘板32和绝缘螺杆25是由环氧树脂制成。其介电滤材30采用的是锦纶弹丝。其地极孔板23、水平电网26和垂直电网31是由白钢网板制成。其磁铁21是钕铁硼磁铁。在高压线进线孔内安装有与控制柜8内的电路连接的高压线。在测水电极孔内安装有与控制柜8内的电路连接的测水电极16。高分子材料精滤器11是由一端带有阀门15的输入管17,另一端带有反冲阀10的输入管17,带有控制阀和取样阀的输出管3,上部带有压力表连接管,底部带有排污阀13的通过法兰连接有密封盖的罐体和安装在罐体内的涂有高分子膜的聚四氟过滤管12构成。在压力表连接管上安装有压力表7。磁电过滤器1和高分子材料精滤器11通过管路14和控制阀15及溢流阀5与油泵6进、出口连接。控制柜8是由面板布有电压表33、油泵指示灯34、电场指示灯35、报警指示灯36、测水指示灯37、电场控制开关41、电流表42、调压器旋钮43、电机控制开关44,壁板开有高压出线孔38、电源进线孔39、电源出线孔40的柜和设在柜内的由油泵电路、油泵控制电路、电场电路、电场控制电路、过流控制电路、液位控制电路、油泵指示电路、电场指示电路、过流报警电路、液位指示电路、滤油机工作压力控制电路、滤油机热过流控制电路所构成;油泵电路是由三相电源A、B、C、熔断器FU1、FU2、FU3、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1、KM1.2、KM1.3、热继电器FR1、电机M构成;油泵控制电路是由停止按钮SPT1、启动按钮ST1、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4、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1、KA2.1、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热继电器触点FR2构成;电场电路是由高压发生器T2、调压器T1、电流表PA、电压表PV、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1、KM2.2、过流继电器GLJ、高压整流管D1-D4、限流电阻R2、分流电阻R1、熔断器FU4构成;电场控制电路是由停止按钮SPT2、启动按钮ST2、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2、KA2.2、交流接触器线圈KM2、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4构成;过流控制电路是由停止按钮SPT1、过流继电器常开触点GLJ1、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3、中间继电器线圈KA1构成;油泵指示电路是由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5、红指示灯HLG1构成;电场指示电路是由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3、红指示灯HLG2构成;过流报警电路是由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4、绿指示灯HLR1构成;液位指示电路是由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2.4、绿指示灯HLR2构成;滤油机工作压力控制电路是由停止按钮SPT1、电接点压力表的常开触点YLJ、中间继电器线圈KA2构成;滤油机热过流控制电路是由热继电器FR1、热继电器常闭触点FR2构成;其三相电源A、B、C分别与熔断器FU1、FU2、FU3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1、FU2、FU3的另一端分别于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1、KM1.2、KM1.3连接,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1、KM1.2、KM1.3的另一端分别与热继电器FR1连接,热继电器FR1的另一端与电机M成△形接法,停止按钮SPT1、SPT2、液位继电器YWJ、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5、KM2.3、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4、KA2.4、熔断器FU4的一端与电源A连接,停止按钮SPT1的另一端与启动按钮ST1、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4、过流继电器常开触点GLJ1、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3、液位继电器常开触点YWJ1、电接点压力表的常开触点YLJ连接,启动按钮ST1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4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1连接,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1、KA2.1、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热继电器常闭触点FR2依次串联,过流继电器常开触点GLJ1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3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线圈KA1连接,液位继电器常开触点YWJ1和电接点压力表的常开触点YLJ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线圈KA2连接,停止按钮SPT2的另一端与启动按钮ST2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4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2连接,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A1.2、KA2.2、交流接触器线圈KM2依次串联,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5、KM2.3的另一端分别与红指示灯HLG1、HLG2连接,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KA1.4、KA2.4的另一端分别与绿指示灯HLR1、HLR2连接,热继电器常闭触点FR2的另一端,中间继电器线圈KA1、KA2、液位继电器YWJ、交流接触器线圈KM2、红指示灯HLG1、HLG2、绿指示灯HLR1、HLR2的输出端,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2的一端与接地N连接,熔断器FU4的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AM2.1连接,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AM2.1的另一端与调压器T1的初级始端连接,调压器T1的次级始端与过流继电器线圈GLJ、电压表PV连接,过流继电器线圈GLJ的另一端与高压发生器T2的初级始端连接,调压器T1、电压表PV的另一端,高压发生器T2的初级末端与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2的另一端连接,高压发生器T2的次级始、末端与桥式整流器D1-D4的交流端连接,桥式整流器D1-D4的输出负极与限流电阻R2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磁电过滤器1的水平和垂直负极电极连接,桥式整流器D1-D4的输出正极与分流电阻R1和电流表PA连接,分流电阻R1和电流表PA的另一端与磁电过滤器1的罐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作为,未经刘作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2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直对准的无间隙牵引杆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