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87617.2 | 申请日: | 200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5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以芝;刘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以芝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会祥 |
地址: | 2642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第三者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汽车上用来保护第三者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据公安部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定在10万人以上,而在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员与第三者的死亡之比是1∶3。由此可见对汽车第三者的保护意义重大。目前汽车第三者安全保护主要有三种:1是引擎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时瞬间鼓起,使得人体不是碰撞在坚硬的车壳上,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2是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一种是发动机罩气囊,另一种是前围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避免行人撞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3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前两种保护系统属于被动安全技术,而此种保护系统属主动保护,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以上三种保护系统虽然也能有效的保障第三者的安全,但对于碾压在车轮附近的第三者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护碾压在车轮附近的第三者安全的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其特征是:前保护铲和两个侧保护铲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与升降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与汽车前轮底盘前端固定连接,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分别与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固定连接,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汽车可在撞人之后,通过保护装置载着人体顺着行驶方向前进,可大量减少或杜绝车轮压死行人,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大、中、小型客货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一弹簧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车底盘,2、升降控制装置,3、信号接收器,4、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5、前保护铲,6、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齿条,7、保护铲底轮,8、侧保护铲,9、弹簧,10、液压油缸,11、中央处理器,12、分油泵13、起动机齿轮,14、活塞,15、进油管,16、出油管,17、总油泵,18、气管,19、控制开关,20、储气桶,21、刹车储气连接管,22、气缸。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第三者保护装置,包括前保护铲(5)、侧保护铲(8)、升降控制装置(2)、信号接收器(3),其特征是:前保护铲(5)和两个侧保护铲(8)均通过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与升降控制装置(2)固定连接,前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前轮底盘(1)前端两侧,两个侧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两侧车轮之间,汽车前侧设有信号接收器(3),通过数据线与中央处理器(11)相连接。
下面以电一弹簧控制升降控制装置为例具体说明。此种控制主要适用于小型客货车辆上,信号接收器(3)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的左、中、右位置和机盖前方左、右及中间位置,若车头形状为平头,则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左、中、右位置,前面板的左、中、右位置。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行人相撞,通过信号接收器(3)将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11),中央处理器(11)将各保护铲升降控制装置内起动机打开,使起动机正转,起动机齿轮(13)与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齿条(6)瞬间错位分离,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及车辆保护铲(5)、(8)在自身重力和弹簧(9)的作用下向下降落,直至落至地面,车辆保护铲下的底轮(7)与车同行,铲起被撞者,侧车辆保护铲主要防止被撞者被后轮碾压。
驾驶室内设有车辆保护铲回位开关,打开回位开关,使起动机反转(起动机为减速型),起动机齿轮(13)与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上的齿条(6)相啮合,带动升降控制装置升降臂(4)回位到原来位置。
实施例2
下面以液压控制升降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主要适用于液压制动的中、小型客货车辆,其信号接收器(3)、升降控制装置(2)的分布位置及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此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以芝,未经王以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87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摆动式自动送保温板机械装置
- 下一篇:静音竹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