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消融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8075.2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房留琴;姜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消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治疗器械,它是微波消融仪的配套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肿瘤及病变组织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微波消融针。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微波消融针使用过程中,微波消融针在B超或CT影像引导下,被插入人体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热消融治疗。在操作中针的走向定位是治疗效果的关键。针的走向定位不好,就可能造成治疗事故。现在临床上用的消融针都存在在B超上显影不清晰的问题上,医生在操作中很难判断针的走向和定位是否精确,基本上是靠经验和手感来操作。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着由于在B超或CT上显影差的缺陷,从而降低了微波消融针在操作中走向的定位准确性。
此外,进入人体组织内的的针头和针杆在进针时会粘连组织,操作不便,影响进针走向。尤其是治疗完成后,针很容易和消融后的组织粘连,在出针时常会带出组织,引起大出血,造成医疗事故。所以现有技术的粘连组织现象存在极大的医疗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提高微波消融针在B超或CT上显影效果并能提高微波消融针在操作中走向定位准确性的微波消融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对肿瘤及病变组织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微波消融针,由消融针头1、消融针管3和把手4组成,在消融针头1与消融针管3的一端之间设有四氟绝缘子2,消融针管3的另一端与把手4的头部连接,在消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31。此外在凸起31上设有防粘连涂层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消融针管上的凸起,产生折射和反射,在B超上产生亮点。这样可清晰的在B超银屏上看到消融针在组织中的走向,方便操作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能方便的把消融针在B超影像引导下插入组织,精确定位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微波消融针在B超或CT上显影效果,并且提高微波消融针在操作中走向定位准确性。
此外消融针外表面的防粘连涂成很好的防止了针与组织的粘连现象,使操作者进针更方便、顺滑、安全。尤其是在做完治疗出针时,完全没有粘连可能,避免了出血的治疗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可以取现有的微波消融针,并在其消融针管上设置凸起,从而使其提高微波消融针在B超或CT上显影效果和微波消融针在操作中走向定位准确性。并在凸起上涂有防粘连涂层,避免进针和出针时粘连组织的医疗风险。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对肿瘤及病变组织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微波消融针,由消融针头1、消融针管3和把手4组成,在消融针头1与消融针管3的一端之间设有四氟绝缘子2,消融针管3的另一端与把手4的头部连接,在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31,该凸起31可以通过在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上打毛,从而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上形成很多毛头,也可以采用其它现有的方法,使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的外表面形成粗糙表面,总之,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凸起31所产生的光学作用,最终在在B超等设备上产生亮点。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消融针头1和融针管3的外表面上及凸起31上设有防粘连涂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未经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8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纵向折叠式钓台
- 下一篇:超薄型顶置变频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