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分离式尘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486.8 | 申请日: | 200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06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前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克达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分离 式尘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尘杯或尘桶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的尘杯和尘桶,都是将吸尘器吸入的带有灰尘的空气进行分离、过滤并存放尘粒的装置,其尺寸较小的称作尘杯,尺寸较大就称作尘桶。
现有技术中,尘杯或尘桶(以下统称为尘杯)一般呈圆柱形,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尘杯杯体的周向侧壁相切设置,杯体中部安装有柱形或锥形的过滤器(通常为海帕),该过滤器的中部出口接在出风口上。工作时,带有灰尘的空气在风机吸力作用下从进风口吸入尘杯中,在尘杯内旋转初步分离出大灰尘,然后再经过滤器过滤后从出风口排出,尘粒则留在尘杯底部。
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尘杯内部为一整体腔体,在该腔中既完成旋风分离又完成集尘,虽然空气旋转时因离心力的作用可分离出一些大灰尘,但是其旋风分离效果仍很有限,主要还是要靠过滤器的过滤,这样大量灰尘会吸附在过滤器上,堵塞过滤器,使过滤效率下降,过滤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尘杯旋风分离效果不佳,其灰尘的分离仍主要靠过滤器,灰尘易堵塞过滤器,过滤器寿命短的问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旋风分离式尘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包括杯体以及杯体中部的过滤器,杯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杯体中,在上述过滤器的外周设有一环形的旋风罩,该旋风罩将杯体内腔分为内层旋风工作室和外层的储尘室;旋风工作室与进风口相通,进风口通入的气流沿切向指向旋风工作室四周的旋风罩壁面,形成旋风;旋风罩的周向壁面上顺应气流的旋转方向先后一对一成对布置有至少一对出尘口和回风口,上述出尘口和回风口将旋风工作室与储尘室接通;并且依气流旋转方向,上述出尘口后侧的边沿上设有将旋转气流引导入储尘室的导流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近一步方案及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储尘室中沿旋风罩的径向设有隔板,储尘室在周向上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储尘腔(分成两个独立储尘腔最佳),上述旋风罩上对应各个独立储尘腔各设有一对出尘口和回风口,上述独立储尘腔各经上述出尘口和回风口与旋风工作室相通。这样就构成了多级储尘室旋风分离结构,即工作时气流先进入第一独立储尘腔分离后,再经第二个独立储尘腔分离,多次分离下来,分离效果更佳。
并且,上述各对出尘口和回风口中,出尘口和回风口相距分布,一般两者要对应分设在各独立储尘腔的两端。
2、上述方案中,工作时分离出的灰尘是落于杯体底部的,因此将回风口设置在旋风罩周向的上部更佳;实际中还可将回风口设计成栅格状,以栅格进一步过滤回风,使灰尘分离效果提高。
3、上述方案中,所述储尘室中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过滤器,该辅助过滤器的出口经负压阀与上述尘杯中部的过滤器相并联密封连通出风口,上述负压阀的导通方向是从进风口至出风口。这样就形成一辅助过滤风道,当杯体中部的主过滤器阻塞后,辅助过滤器可适时自动地接入,来辅助主过滤器的工作,使电机工作平稳(不会超负工作),既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又保护了电机。
上述方案中,辅助过滤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当采用两个及以上时,可将它们的出口各经一负压阀与上述尘杯中部的过滤器出口并联,上述各负压阀的动作压力设定为逐级增大,以此工作时各负压阀逐级导通,逐级接入各路旁路过滤风道。
上述方案中,辅助过滤器一般采用比主过滤器小的型号较好,这样使用时可逐级地接入各辅助过滤器,各辅助过滤器从辅助主过滤器的工作,直至完全替代主过滤器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克达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克达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驱动装置
- 下一篇:插入式铜铝管电阻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