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扬尘卸灰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74871.9 | 申请日: | 2006-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敬鹤;徐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方工业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6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扬尘 卸灰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扬尘卸灰机,具体地说是为除尘器粉尘卸灰的卸灰机,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环保技术领域中,为了解决除尘器卸灰时造成的扬尘问题,一般采用管道密闭除尘,箱式密闭除尘的措施。以及管道密闭粉尘无尘装车,弯道螺旋水平推进装车等设备。由于解决方法不同,有些措施仍有缺陷,有些设备造价高,耗能大,结构不全合理,虽不同程度的避免二次扬尘问题,但实用效果仍有欠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安装简便,故障率低维修方便,投资少,并能有效避免二次扬尘的无扬尘卸灰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内套筒、外套筒、吸尘罩、吸尘导向管、塔形螺旋阻尼器等组成,内套筒与星形卸灰阀固定连接,外套筒套在内套筒外部,外套筒底部中间安装在塔形螺旋阻尼器,外套筒下部安装吸尘罩,吸罩尘上安装吸尘导向管,吸尘导向管通过管道与除尘器连通,电动葫芦或电动推杆通过钢丝绳连接外套筒,其特征是内套筒、外套筒、塔形螺旋阻尼器、星形卸灰阀、喇叭口安装在同一垂直中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筒装有星形卸灰阀和喇叭口,外套筒装有塔形螺旋阻尼器。外套筒作滑动配合套在内套筒上,卸灰时外套筒紧贴运灰车箱底部,并根据存灰箱积灰的高度启动电动葫芦或电动推杆沿吸尘导向管作上下垂直高度调整,卸灰无落差。粉尘经内外套筒和塔形螺旋阻尼器后缓慢分散落入存灰箱,二次扬尘经分布在外套筒底部的吸尘导向管吸收,重新返回除尘器仓内。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重量轻;由于采用了无弯道直通内外套筒垂直升降系统和粉尘阻尼器结合,使结构安装简便,故障率低维修方便,卸灰无落差,从而避免了二次扬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I型无扬尘卸灰机侧视图
图2I型无扬尘卸灰机俯视图。
图3II无扬尘卸灰机侧视图
图4II无扬尘卸灰机俯视图
图中1.内套筒,2.电动推杆(或电动葫芦),3.外套筒,4.吸尘罩,5.吸尘导向管,6.星形卸灰阀,7.塔形螺旋阻尼器,8.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星形卸灰阀(6)装在内套筒(1)上部,外套筒(3)与电动推杆(2)固定连接套在内套筒(1)外部作滑动配合垂直升降,塔形螺旋阻尼器7装在外套筒(3)底部中间,外套筒(3)下部装有吸尘罩(4),吸尘罩(4)的对称两边装有两只吸尘导向管(5),吸尘导向管(5)通过管道与除尘器连通,并可为外套筒(3)垂直升降起导向作用。
卸灰时,电动推杆(2)将外套筒(3)降至存灰车箱底部,灰仓内的粉尘经星形卸灰阀(6)进入内套筒(1)入口后,经外套筒(3)内的塔形螺旋阻尼器(7)减速后缓慢直接落入运灰车。粉尘装满一定高度后,电动推杆2将外套筒3升起,便于继续装灰直至满车。二次扬尘经分布在外套筒(3)底部吸尘罩(4)内的吸尘导向管(5)吸收,重新返回除尘器仓内,避免了二次扬尘的外溢污染。
在图3中,星形卸灰阀(6)装在内套筒(1)上部,喇叭口(8)装在内套筒(1)中部,外套筒(3)与电动葫芦(2)连接套在内套筒(1)外部作滑动配合垂直升降。塔形螺旋阻尼器(7)装在外套筒(3)底部中间。外套筒(3)下部装有吸尘罩(4),吸尘罩(4)按平均角度装有三只吸尘导向管(5),吸尘导向管(5)通过管道与除尘器连通,并可为外套筒(3)垂直升降起导向作用。
卸灰时,电动葫芦(2)将外套筒(3)降至存灰车箱底部,灰仓内的粉尘经星形卸灰阀(6)进入套筒(1)入口后,经喇叭口(8)和外套筒(3)内的塔形螺旋阻尼器(7)减速后缓慢直接落入运灰车,粉尘装满一定高度后,电动葫芦(2)将外套筒(3)升起,便于继续装灰至满车。二次扬尘经分布在外套筒(3)底部吸尘罩(4)内的三根吸尘导向管(5)吸收,重新返回除尘器仓内,避免了二次扬尘的外溢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方工业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方工业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4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饮食品循环传输装置
- 下一篇:电光源接桥机吹气打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