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4141.9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冬;乐武;邹学海;裘德龙;李玮;江春山;沈晓东;陆镭;于波;韩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网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G05D3/00;H03G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增益控制 电压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卡,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卫星通信寻星方法中通常采用的是接收卫星信标信号的方法,调整天线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极化角来实现天线的最佳接收定位。在实际操作中信标信号带宽窄,不容易捕捉,容易受干扰,对系统的响应要求高。另外,往往用来卫星通信的寻星设备依据寻星方法而来,会采用信标信号接收器,这种信标信号接收器比较昂贵,成本是信道信号接收器的若干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信道信号进行自动寻星的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包含卫星信号接收卡和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卡,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卡包含集成放大器、增益/电平适配器、微处理器,其中微处理器含A/D转换单元,卫星天线接收卡接收来自天线组件变频器输出的L波段信道信号,取出与其强度相关的AGC电压输出到集成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增益/电平适配器反馈到集成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从微处理器的I/O输出端输出经A/D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字AGC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上述卫星信号接收卡采用通用的卫星数据接收卡,即信道信号接收器,接收来自天线组件变频器输出的L波段的信道信号,取出与此信道信号强弱相关的AGC电压数值,送入到卫星信号AGC电压接收卡,判断寻星的标志不是信标信号,而是信道信号,信道信号带宽宽,容易捕捉,速度快,系统要求低,不易受干扰,寻星可靠性高,能够实现快速地寻星。
另外,信道信号接收器的成本比信标信号接收器成本低,价格便宜若干倍。同时本实用新型在自动寻星的同时保留手动寻星功能,具有自动寻星模式和手动寻星模式两种工作方式,可以更加确保寻星对信道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是卫星信号AGC电压接收卡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装置,包含卫星信号接收卡10和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卡11,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卡11包含集成放大器111、增益/电平适配器112、微处理器113,其中微处理器113含A/D转换单元,卫星天线接收卡10接收来自天线组件变频器输出的L波段信道信号,取出与其强度相关的AGC电压输出到集成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增益/电平适配器反馈到集成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从微处理器的I/O输出端输出经A/D转换单元转换后的数字AGC信号。
参照图2,上述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卡11,其增益电平适配器112由两个固定电阻R5、R4和一个可变电阻R11串联连接组成,可变电阻R11的活动端接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集成放大器LM324的同相输入端,同时可变电阻的活动端接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集成放大器LM324的反相输入端,集成放大器LM32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集成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同时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还连接微处理器STC12C2052AD的A/D输入端。
本装置在外围主控板的支持下完成卫星信号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接收的目标。
如图1和2所示,卫星天线接收卡10接收来自天线组件变频器输出的L波段信道信号,取出与其信道信号强弱AGC电压,接到集成放大器111的同相输入端1115,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反馈到集成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同时集成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微处理器的A/D输入端,经微处理器内部软件处理从微处理器的I/O输出端输出经过A/D单元转换后的数字AGC信号,此信号通过端口L111、L112、L113、L114、L115、L116数据线送到主控板12的并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网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网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41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衣物温热器
- 下一篇: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中的纳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