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式警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310.6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升;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东升 |
主分类号: | G09F13/00 | 分类号: | G09F13/00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000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组合式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结构而组合成的多功能组合式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辆的急速发展,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发生。当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或工人进行道路维护施工时,为更好的对事故现场或发案现场进行保护或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警示,必须快速有效地设置警示区域范围,当遇到黑夜、雨天、浓雾等恶劣天气时,由于光线不足造成对事故现场或障碍物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遇到周围环境漆黑,又有突发状况发生或车辆故障需要及时进行警示时,多数人只能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三角架”或折断路边树枝示警,实际上,该“三角架”因其自身体积小,示警面窄,无法起到有效的示警作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本申请人所拥有的专利号为200520056510.7的一种夜视发光装置,是一种依靠自身发光,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使用的警示装置,但由于其自身体积较大,且需2个以上对接后才能增加示警范围,所以会造成些许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结构而组合成的多功能组合式警示装置,由于是组合结构,具有体积小易携带的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因道路故障而快速设置警示区,所有车辆自身携带。当有意外事故的发生或故障时;能快速圈定并扩大警示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组合式警示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电源和发光体,在主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警示绳,该警示绳的一端与固定在主体内的转轴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子体反光柱,子体反光柱与主体之间相套接,在主体的另一侧设有警示绳或设有书写有不同警示标语的警示面板。
所述本体的上端部设有提把,该提把内置于本体内。
所述本体内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体外设有透明的外壳。
所述转轴为固定式弹簧自转轴。
所述子体反光柱的表面设有反光材料层。
所述警示面板上设有反光材料层。
所述电源为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与发光体之间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的组合结构,使用时将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分开,利用警示绳子快速成圈定警示区,不用时将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相套接,具有体积小、方便携带的特点,能保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能广泛应用于因道路故障而快速设置警示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或在事故现场快速圈定并扩大警示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主体,11-发光体,12-转轴,13-弹簧,14-提把,15-警示绳,16-电池区,17-衔接插口,18-警示面板,2-子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多功能组合式警示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大小为宽20CM、高30CM、厚8CM,所述主体1内设有电源和发光体11,电源设在电池区16内、为充电电池,主体1内的发光体11为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体11外设有透明材料的外壳,在主体1的上端部设有提把14,该提把14内置于主体1内,使用时,将提把14拿出;在主体1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警示绳15,该警示绳15的表面涂有反光材料,该警示绳15的一端与固定在主体1内的转轴1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子体2反光柱,转轴12上套装有弹簧13,该转轴12为固定式弹簧自转轴,子体2反光柱与主体1之间通过衔接插口17相套接,子体2反光柱的表面设有反光材料层。实际使用时,将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分开,利用警示绳15快速圈定警示区,拉出警示面板18提示,警示过往车辆或行人,能保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能广泛应用于因道路故障而快速设置警示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或在事故现场快速圈定并扩大警示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携带时利用衔接插口17将发光主体和反光子体套装起来,缩小其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东升,未经蒋东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功能切换的电脑笔
- 下一篇:塑料瓶吹制机的开合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