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光机的磨盘转轴升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249.5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7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辉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337244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机 磨盘 转轴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墙地砖等建筑板材进行抛光的抛光机,特别是抛光机中的有关磨盘转轴升降的机构。
背景技术
抛光机的磨盘转轴升降机构,包括机架、竖立的磨盘转轴、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以及一个对转轴的径向震动起主要约束作用的支撑座,转轴可转动地套在支撑座内。在已有的抛光机中,上述支撑座是固定在机架上不动的,转轴在支撑座内不但要能转动,而且必须能上下滑动,以实现磨盘的升降。为此,在支撑座与转轴之间还必须套接一个空心套,而且转轴与空心套之间必须留有一定间隙,以保证转轴在空心套内能灵活地上下滑动。由于空心套承受着转轴较大的径向震动力,因此转轴与空心套之间的间隙会随着抛光机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间隙增大又反过来使转轴的震动加剧,由此不得不限制磨盘的转速。目前所有抛光机的磨盘转速约400~1000转/分钟,在这种低转速下,磨盘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抛光机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在支撑座与转轴之间设置空心套的磨盘转轴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抛光机的磨盘转轴升降机构,包括机架、竖立的磨盘转轴、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以及一个对转轴的径向震动起主要约束作用的支撑座,转轴可转动地套在该支撑座内,特别地,所述的支撑座与机架滑动联接,并与升降构件联接,支撑座与转轴之间轴向固定。当升降构件带动支撑座升降时,支撑座与转轴一起升降,由此实现磨盘的升降。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支撑座之间只有转动没有滑动,而支撑座与机架之间只有滑动没有转动,因此可省去已有技术中必须安装在支撑座与转轴之间的空心套,这样就避免了空心套与转轴之间的间隙逐渐磨损变大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克服了在支撑座与转轴之间设置空心套而带来的问题,转轴的转速,也就是磨盘的转速可提高到1450转/分钟以上,从而提高了磨盘利用率;再有,由于支撑座与转轴之间是轴向固定的,因此支撑座的重量可通过转轴传递到磨盘上,从而加大磨盘对被加工件的压力,减小磨盘原本所需的气动压力,降低抛光机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抛光机的磨盘转轴升降机构包括机架1、竖立的磨盘转轴2、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3,以及一个对转轴的径向震动起主要约束作用的支撑座4。支撑座4与升降构件联接。本实施例的升降构件是滑杆5,支撑座4与滑杆5固定,滑杆5与一气缸6的活塞杆7连接,气缸6与机架1固定连接。滑杆5在气缸6驱动下可上下升降,支撑座4随滑杆5一起升降。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支撑座4与滑杆5之间应如图所示通过夹套8固定,夹套8夹着滑杆5,并且与支撑座4整体成型。
本实施例在滑杆5的外面套有滑套9,滑套9与机架1固定,由此构成支撑座4与机架1之间的滑动联接。支撑座4通过滑杆5与机架1滑动联接,有利于减缓支撑座4的震动。为减小摩擦力,可在滑套9与滑杆5之间设置滑动轴承,例如一个铜套。作为最佳实施方式,上述的滑杆5、气缸6应如图1所示设置两组,对称地布置在支撑座4的左右两边,如此使得支撑座4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也能更有效地约束支撑座4的震动。本实施例的支撑座4是一个与转轴2同心的套筒,转轴2与支撑座4内壁之间固定有滚动轴承10,滚动轴承10的外圈与支撑座4的内壁固定,内圈与转轴2固定,由此构成支撑座4与转轴2之间的转动联接和轴向固定联接关系。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还在支撑座4的外壁包围有减震圈11,减震圈11固定在机架1上。减震圈11起到减缓支撑座4震动的作用。减震圈11可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作为最佳实施方式,固定减震圈11的机架1部位应如图1、图2所示呈空心筒状,减震圈11固定在空心筒内壁上。
抛光机工作时,在转轴2的下端安装上以端面为工作面的磨盘13。这种磨盘13由圆盘状基体13a和固定在基体端面上的磨料13b构成。为减小磨盘13与转轴2之间的震动,在转轴2与磨盘13之间应安装图1所示的减震胶垫14,使转轴2与磨盘13形成柔性联接。对工件进行抛光时,电机3带动转轴2和磨盘13一起高速旋转,气缸6通过滑杆5带动支撑座4以及转轴2一起下降,使磨盘13压在工件上进行抛光,由于支撑座4和滑杆5的重量可通过转轴2传递到磨盘13上,因此只需给气缸6少许气动压力,就能满足所需的磨盘13对工件的压力。抛光完成后,气缸6通过滑杆5带动支撑座4以及转轴2一起上升至原位即可。
电机3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如图1所示,将电机3与机架1固定在一起,电机轴与转轴2之间通过轴套15联接,由轴套15传递扭力,轴套15与转轴2之间通过滑动平键(也可以是花键)联接,转轴2可在轴套15内滑动,轴套15通过轴承16与一固定套17联接,固定套17与机架1固定,并与支撑座4滑动配合,支撑座4与固定套17之间固定有滑动轴承12,滑动轴承12起到减少支撑座4与固定套17之间摩擦力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滑动轴承12可以是一个铜套或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另一种电机固定方式可将电机3与支撑座4固定连接,使电机3随支撑座4一起升降,这样电机轴与转轴2之间用一般的联轴器联接即可。无论采用哪种电机固定方式,最好应由电机直接驱动磨盘转轴,以使整个升降机构最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辉,未经刘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2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