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钮扣面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6606.6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镇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08 | 分类号: | A44B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840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钮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钮扣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向钮扣面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钮扣设计中,会涉及到在钮扣面件上镶人造胶石、玻璃石等饰件,同时另一侧需安装钮底功能件,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两面之钮扣面件来实现此目的;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两面之钮扣面件之设计,其中由用以饰件卸力、保护的垫片(1)及钮面铆合件(2)构成,所述钮面铆合件(2)与垫片(1)扣合形成上、下两钮面,以供钮底功能件(3)、饰件(4)安装;然而所述钮面铆合件(2)是由一整料(5)冲切而成,其中所冲切掉的余料又不能再次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且加工成本增加,同时,在安装时需先将钮底功能件(3)、垫片(1)、饰件(4)依次放好,再由钮面铆合件(2)进行铆合,其通常只能采用手工作业,即自动化作业难度较大,给生产造成困扰。如图3、图4所示,为另一种两面之钮扣面件之设计,其结构与上述现有技术相近,只是在安装有孔状的饰件(4)时,需在垫片(3)上增加相应之凹位(6)设计,并且同样还存在上述其他之缺陷,在此就不加予叙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钮扣面件,其通过一体结构之设计,有效地减少钮面之配件,节省用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钮扣面件,其组配钮底、饰件快捷,自动化作业难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钮扣面件,其包括:
一承载面;
一由承载面边缘凸伸的边围,由该边围与承载面形成一钮面;以及
一由边围向外延伸且与边围反向拉伸的外围,该外围与承载面形成另一钮面;
上述之承载面、边围、外围为一体结构。
所述承载面为水平面。
所述承载面上设置有凹位或凸位,以提供有不同形状的饰件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一体结构之双向钮面中的承载面代替现有钮面所使用的垫片结构,从而可避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垫片,有效地减少钮面之配件,且所形成的钮面中间部不会有余料产生,达到节省用料成本之功能。
2、同时该一体结构之双向钮面在安装钮底功能件、饰件时,可逐个钮面进行安装相应之配件,大大降低自动化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各配件截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成形后且组装相应钮底功能件及饰件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技术各配件截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成形后且组装相应钮底功能件及饰件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组装相应钮底功能件及饰件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组装相应钮底功能件及饰件之截面结构示意图。
1、垫片 2、钮面铆合件 3、钮底功能件 4、饰件 5、整料 6、凹位
10、承载面 11、边围 12、14、钮面 13、外围 15、凹位 20、钮底功能件 30、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一种双向钮扣面件,其包括一承载面(10)及一由承载面(10)边缘凸伸的边围(11),由该边围(11)与承载面(10)形成一钮面(12);再由边围(11)向外延伸且与边围(11)反向拉伸的外围(13),该外围(13)与承载面(10)形成另一钮面(14);上述之承载面(10)、边围(11)、外围(13)可为一体拉伸结构。
再结合图6所示,为上述实施例中组装相应钮底功能件及饰件之截面结构示意图在钮面(12)上组配钮底功能件(20),另一钮面(14)上组配各种各样的饰件(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颖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6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同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产酸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