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66580.5 | 申请日: | 2006-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5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冯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德明 |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2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3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发动机 热力 磁力 助燃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可燃混合物处理器,特别是一种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发动机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的能耗水平、废气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柴油发动机油耗水平与使用者的经济效益是紧密相连的,为了降低油耗,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促使各种各样的节油器应运而生,如中国的“远通牌”磁化节油器、美国的“省油王”,都是在柴油回路上安装磁化节油器,其缺点是:柴油流动快速,磁化不充分,达不到最佳效果;又如,内燃柴油机高效磁化节油器(专利申请号:200410015081.9),采用既磁化又加热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使用循环冷却水的加热方式,仍存在局限性,其缺点是:在北方或冬天气温较低时,柴油粘度、密度较大,柴油升温困难,更不利于发动机的第一次起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磁化充分、加温方便、节能效果显著的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它由圆柱状密封式外壳、节能包顶部的油温表接头、柴油输出接头、柴油输入接头、节能包内的永久磁铁、油管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节能包顶部还有液压油入口,以石油基液压油为热传导介质,充填在节能包内,节能包底部的永久磁铁为平板状,分上、中、下三层,由螺栓等距固定连接,层间夹持有S形油管,两层S形油管串连,其一端与柴油输入接头连接,另一端与贮油盒串通,贮油盒为铜材密封容器,有一出口与柴油输出接头连接,贮油盒内有两层蜂窝状钴铁强磁铁,由两圈支架环分隔固定,油温自动控制器安装在贮油盒上部,与节能包外的电池有电线连接,温控范围为80-130℃,可由节能包顶部油温表接头2连接的油温表显示监测,。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板式永久磁铁夹持S形油管和蜂窝状钴铁强磁铁贮油盒,对柴油进行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加热磁化方式,令柴油充分磁化,另外采用电能对柴油进行自动加热,方便快捷、温控准确,发动机起动不受环境气温影响,与未安装节能包的发动机相比,节油率可达8-11%,功率增加8-11%,黑烟排放量减小30-4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免维修、节能环保效果显著,适用于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船舶、发电机组等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A-A剖视图;
图3为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柴油发动机热力磁力助燃节能包结构示意图,节能包外壳1由两半圆柱状金属材料制成,内部元器件安装完毕后再焊接成密封式,三年内免维修。节能包串连在柴油发动机油路上,即节能包顶部的柴油输入接头5与柴油发动机输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柴油输出接头4与柴油滤清器的输入端连接。节能包顶部还有液压油入口3,注入的油料为石油基液压油,充满整个节能包内,液压油作为柴油加热的介质,热源由油温控制器6提供,采用外接电池加热方式,油温自动控制在80-130℃,可由节能包顶部油温表接头2连接的油温表显示监测,液压油的闪点在250℃,柴油的沸点不低于180℃,所以安全可靠,电加热方式不受环境气温影响,方便快捷。
节能包内底部有平板状永久磁铁10,分上、中、下三层,由螺栓等距固定连接,层间夹持有S形油管11(如图3所示),两层S形油管串连,油管由铜材制成,路径较长,可提高热传导效率,其一端与柴油输入接头连接,另一端与贮油盒8串通,柴油流经曲折迂回的S形油管时一方面被永久磁铁不断磁化,另方面被液压油介质不断加热,属动态加热磁化。
贮油盒安装在上层永久磁铁的顶部,贮油盒为铜材密封容器,其底部连接S形油管,是柴油的入口,其顶部有一出口与柴油输出接头连接,贮油盒内有两层蜂窝状钴铁强磁铁7,由两圈支架环9分隔固定(如图2所示),动态加热磁化的柴油在贮油盒内,其流动性暂时得到缓冲,进入一种相对静止的环境加热磁化,在蜂窝状钴铁强磁铁磁化下,输出到发动机的柴油分子已由团状磁化为链状,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其粘度和密度随之降低,经喷射后更易于雾化为极细的微粒,并结合更多的氧气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发动机起动容易、节约燃油、减少黑烟、保护环境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德明,未经冯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6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生态滤床
- 下一篇:电源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