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立健身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5510.8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99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毕经元;张铁;李琳;邓建明;龙志健;万明远;何翌明;周文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1/00 | 分类号: | A47C1/00;A63B23/04;A61G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年人生活辅助以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能够帮助老年人站立和活动腿关节的助立健身椅。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的递增,全球老龄人口6.29亿,全世界4~5个老人中有1个是中国老人。同时,对老年人的关怀也越来越重要,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所设计的产品层出不穷。在老年人生活辅助及健身器械领域中,主要是围绕轮椅,拐杖做文章,给轮椅跟拐杖增加了很多先进的功能。比如,制作轻便的折叠拐杖,可以折叠成椅子进行使用;给轮椅添加动力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万向手柄进行使用,如此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轻松的从椅子上站立起来,并且可以在坐姿状态借助健身器械轻松活动腿关节此类功能的生活辅助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机械结构设计、能实现老年人轻松完成站立动作以及实现腿关节锻炼的助立健身椅。
本实用新型的助立健身椅,包括椅子主体框架、设置在主体框架内部的站立机构和设置在主体框架旁的腿关节锻炼机构;其中,
站立机构包括力传动机构、杆组机构和椅面机构,通过力传动机构输出的单向转动特性带动杆组机构,使椅面机构在垂直方向上平动;
腿关节锻炼机构包括棘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和脚板,通过棘轮机构的单向转动特性带动曲柄摇杆机构,使脚板在15~65°的范围内摆动。
所述力传动机构包括同轴连接的棘轮机构和二级减速机构,用于实现力传动机构输出具有单向锁止以及减速特性的转动。
所述杆组机构由主动杆、上拉杆、连接杆、下拉杆、上连杆、后椅面支架和靠背导轨活动连接构成,通过力传动机构所提供的扭转力,杆组机构带动进行椅面机构进行上下运动。
所述椅面机构由靠背和前椅面转动副联接构成,椅面机构往上抬时,前椅面往下摆转,配合站立的要求。
所述棘轮机构由手摇杆和棘轮固接在一起构成,棘轮绕定轴转动,手摇杆摆动使棘轮输出单向扭距。
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包括传动轴、曲柄、摇杆和水平杆,曲柄与传动轴固接,摇杆与水平杆用销钉联接,水平杆与固接在椅子主体框架的滑块滑动联接,棘轮机构提供的单向旋转,经曲柄、摇杆的传动后,将推力传给水平杆,实现水平杆的直线运动,推动脚板绕定点摆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零件大多为标准材料制作,且是在原有的椅子上进行加工,十分适合大批量生产,投产速度可以保证;(2)二级减速机构实现了省力的功能;(3)通过简单平面连杆机构实现复杂的运动,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附图摘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腿关节锻炼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助立健身椅,包括椅子主体框架1、站立机构2和腿关节锻炼机构3。
站立机构2包括力传动机构2-1、杆组机构2-2和椅面机构2-3,力传动机构2-1与杆组机构2-2间进行同轴固定联接,杆组机构2-2与椅面机构2-3进行活动铰接,通过力传动机构输出的单向转动特性带动杆组,使椅面在垂直方向上平动。其中,力传动机构2-1包括棘轮2-1-1和二级减速机构2-1-2,两者间同轴配合;杆组机构2-2包括主动杆2-2-1、上拉杆2-2-2、连接杆2-2-3、下拉杆2-2-4、上连杆2-2-5、后椅面支架2-2-6和靠背导轨2-2-7,其中的主动杆2-2-1、上拉杆2-2-2、连接杆2-2-3、下拉杆2-2-4、上连杆2-2-5间进行活动铰接,后椅面支架2-2-6和靠背导轨2-2-7间进行滑动联接;椅面机构2-3包括靠背2-3-1和前椅面2-3-2,两者间进行转动副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5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