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胚机的独立注射/保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5291.3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包贺林;温世旭;陈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3 | 分类号: | B29C45/23;B29C45/17;B29C45/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弟 |
地址: | 51053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胚机 独立 注射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产PET塑料瓶胚的专用注塑机上用到的高速精密注射和独立保压机构。
背景技术
注胚机是用来生产PET塑料瓶胚的自动化专用设备。传统PET注胚机的生产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图1所示生产流程中可知,注胚机生产是以多工步连续循环进行的,注胚机可以用其循环周期的长短来衡量其生产效率。循环周期越短,生产效率越高。由于传动注胚机生产的每一工步,都必须在完成前工步后才能开始,因此注射量越大,塑化、注射、冷却的时间就越长,生产循环周期也就越长。传统注胚机的单机筒设计,身兼塑化、注射和保压多项功能,按部就班的在完成前一个工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步动作,生产效率很难提高。另外,传统注胚机的单机筒身兼多项功能,势必给螺杆、机筒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调控带来困难。严重减弱了大型注塑机高生产率、高效能比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注胚机的独立注射/保压机构,其可克服传统单机筒注胚机的生产流程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注射精度难以提高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胚机的独立注射/保压机构,包括有注射机筒和塑化机筒,塑化机筒内设有塑化螺杆,塑化螺杆的末端设有驱动装置,注射机筒内装有注射杆,注射杆的后端配置有注射油缸,其特征在于:一转换座将注射机筒和塑化机筒及注射管连接,转换座设有形流道,形流道分别将注射管、注射机筒及塑化机筒连通,注射管的前端安装有注射咀,转换座内还装有可控式闸阀芯,可控式闸阀芯可使形流道成关闭状或将注射管和注射机筒连通或将注射机筒和塑化机筒连通。
作为优化,通过一闸阀油缸来控制可控式闸阀芯使转换座内的形流道成关闭状或将注射管和注射机筒连通或将注射机筒和塑化机筒连通,闸阀油缸通过活塞杆和连接头与闸阀芯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塑化机筒通过管状元件与转换座连接。并可将塑化机筒与注射机筒连接成并列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PET注胚机的生产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出示了一种注胚机的独立注射/保压机构,其包括有注射机筒(7)和塑化机筒(1),塑化机筒(1)内设有塑化螺杆(2),塑化螺杆(2)的末端设有驱动装置,注射机筒(7)内装有注射杆(8),注射杆(8)的后端配置有注射油缸(9),一转换座(4)将注射机筒(7)和塑化机筒(1)及注射管(6)连接,转换座(4)设有形流道,形流道的直道前后两端分别与注射管(6)和注射机筒(7)连通,形流道的横道末端通过管状元件(3)与塑化机筒(1)连通,注射管(6)的前端安装有注射咀(5),转换座(4)内还装有可控式闸阀芯(11),可控式闸阀芯(11)通过一闸阀油缸(10)来控制,可控式闸阀芯(11)可使转换座(4)内的形流道成关闭状或将注射管(6)和注射机筒(7)连通或将塑化机筒(1)通过管状元件(3)与注射机筒(7)连通,闸阀油缸(10)通过活塞杆和连接头与闸阀芯(11)相连。
本实例的管状元件(3)为俗称象鼻头式管状元件,用其将塑化机筒(1)连接成与注射机筒(7)并列状态,使机构排列更加合理。
塑化螺杆(2)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注射油缸(9)和闸阀油缸(10)通过一精密控制系统来控制。
参考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从图可知,塑化溶胶是独立于其他循环链的,也就是说塑化溶胶工步只要在高压注射前做好溶胶储备,则时间上不受其他工步限制。既不需要配合高压锁模做好注射准备,也不需要等到保压冷却完成才可开始塑化溶胶,实际结果就是塑化溶胶和胶量储备在时间上与其他工步并行,使整个生产循环链的环节减少,周期变短,效率提高。此外,可变参数少,功能独立,可以使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以及操作调控容易实现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闸阀油缸(10)驱动闸阀芯(11),使象鼻头式管状元件(3)的流道与注射机筒(7)内腔相通,同时关断注射管(6)流道。
经塑化机筒(1)内塑化好的PET熔料,被塑化螺杆(2)推进通过管状元件(3)的流道和转换座(4)到注射机筒(7)内储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5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