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絮凝反应气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5019.5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傅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爱国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333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絮凝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尤其是一种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工程中所采用的气浮分离技术,其方法是将待处理的污水加絮凝剂后,泵入气浮净水器中,使其与溶有空气的溶气水相混合,利用带有一定压力的溶气水,在污水中喷射时所释放出来的微气泡,把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经加絮凝剂处理已生成的絮状胶体分离出来,使之浮到水面上,然后利用机械或人工将浮渣排出,但这种方法,工效低,反应室容积不能充分利用,有时因水流紊乱或污染较重或在刮除浮渣时操作不当,使悬浮物和絮状物与气泡接触后又重新脱离而下沉,随出水口流出,致使污水净化程度不高。
为了提高污水净化率,往往要建造两个气浮净水器,一个过滤池,使污水经过两次气浮处理后,再进行过滤,这样做,就需两套气浮设备,一套过滤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复杂,并且污水每处理一次都必须用水泵提升一次,所以能耗大,造价高,操作管理也很麻烦。
现已有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9105510.X所公开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将两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筒状结构,同心套在一起,形成进行气浮反应的内室和环绕内室的外室,在内外室中分别安装有溶气释放器,污水经过与外室室壁相切或接近平行的进水管泵入外室内,污水在外室经与释放器喷水混合后,自动溢流到内室中去,经过两次气浮作用的污水,其中悬浮物和絮状物形成浮渣上浮而被排除,再经过位于内室底部的过滤层流出。这种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絮凝剂、溶气水不能有效地衔接、混合、反应和絮凝,不仅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且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且处理效率高的快速絮凝反应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1、快速絮凝反应气浮装置,包括设有接触室和分离室的气浮池、加药设备、进水管、射流器、溶气进气管、清水出水管和刮泥机,上述加药设备与上述进水管相连通,上述射流器安装于上述进水管的末端,上述溶气进气管伸入到上述接触室内且末端设有释放器,上述清水出水管由上述分离室的中下部引出,上述刮泥机安装于上述分离室的顶部;还包括套设于上述接触室内的反应室,此反应室内设有文氏管,上述文氏管的进口位于上述接触室内,上述文氏管的喉部位于上述反应室的底部,上述文氏管的扩散段位于上述反应室内,上述进水管从上述文氏管的进口伸入、设有上述射流器的末端位于上述文氏管的喉部之下。
上述溶气进气管的前端连接有溶气水泵。
上述进水管的前端连接有水泵,上述加药设备与上述水泵的前端水管相连通。
上述文氏管通过支架固定于上述反应室和上述接触室内。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絮凝反应气浮装置,工艺流程为:污水通过水泵抽送至射流器,由射流器射流至文氏管的喉部,由于射流作用及文氏管的特殊结构,能使絮凝剂与污水中极细微的颗粒进行接触反应,此阶段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应速度快速,混合充分,强度高。进入文氏管的扩散段时,由于截面积的增大,速度逐渐降低,经充分混合后的污水在此产生大量的矾花。大量微细气泡经溶气水管由溶气释放器释放出来,在接触室中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与大矾花粘附于微细气泡的表面,粘附后由于比重减少,上浮到液面,完成了固液分离和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浮渣由刮泥机定期刮出,清水则由中间出水环管引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二、采用射流器结合文氏管结构,使絮凝反应速度快,强度高,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较一般气浮池提高10-15%,去除率可达95%。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造纸、印染、纺织、皮毛、制革、电镀、化工、仪器、炼油等工业废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示图。
图3为图1中反应室、接触室和文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絮凝反应气浮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设有反应室11、接触室12和分离室17的气浮池1,加药设备、进水管2、射流器3、溶气进气管4、清水出水管5和刮泥机6。
进水管2的前端连接有水泵,加药设备与水泵的前端水管相连通,射流器3安装于进水管2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爱国,未经傅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5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