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1787.3 | 申请日: | 200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2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薛仕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仕忠 |
主分类号: | G07F7/08 | 分类号: | G07F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金融 客户 印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融印鉴卡,特别涉及一种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
背景技术
在银行业务中,客户的印鉴卡是证明客户身份,约定支付方式和支付依据的重要载体。在客户印鉴卡记录了客户的账号、地址、法人、电话、公章、财务账和私章或法人签名等重要信息。在客户印鉴卡的附录中还经常记录着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一些约定,例如支付金额的限制或银行内部对客户服务的提示。这样重要的信息载体长期以来都是放在银行的印鉴卡夹子中,未能得到应有的管理。有了电脑验印系统后,印鉴卡的信息可以储存在验印系统的服务器,管理虽然加强了,但是印鉴卡本身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管制。目前,客户只要到银行说要申请开户,银行就会给客户一套开户资料包括开户申请书、空白印鉴卡等。空白印鉴卡在银行内部也没有得到认真保管,空白印鉴卡的随意取得使伪造客户印鉴卡、私自调换客户印鉴卡有了可能,也就有可能因此而引发金融犯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加强对印鉴卡的管理和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提供一种便于监管的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
为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包括设有识别信息的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上还设有暗码,该暗码上覆盖有不透明的可刮开涂层。
如此设计,在原有的金融客户印鉴卡上增设了暗码,并在该暗码上覆盖有不透光的可刮开涂层。需要确定印鉴卡的真伪时,只须刮开可刮开涂层,将暗码输入相应的计算机防伪印鉴卡管理系统,该系统即可判断该印鉴卡的真伪。
作为优化,所述可刮开涂层由下部的刮刮银漆层和上部的刮刮油墨涂层组成。如此设计,可以防止刮刮银漆层脱落,露出暗码。
作为优化,所述可刮开涂层上还覆盖有保护薄膜。如此设计,有利于保护可刮开涂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防伪和监管的优点,广泛适用于银行、信用社、储蓄所等各种金融机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卡体、2为可刮开涂层、21为刮刮银漆层、22为刮刮油墨涂层3为暗码、4、为透明保护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包括设有识别信息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1上还设有暗码3,该暗码3上覆盖有不透光的可刮开涂层2。
实施方式二:如图3所示,所述可刮开涂层2由下部的刮刮银漆层21和上部的刮刮油墨涂层22组成。其余部件和结构实施方式一所示。
实施方式三:如图4所示,所述可刮开涂层2上还覆盖有保护薄膜4。其余部件和结构实施方式一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其印鉴卡序列号码是银行和客户都能看到明码,其暗码被为不透光的油墨或其他物质覆盖,客户不能随意刮开。本防伪金融客户印鉴卡与其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共同组成一个防伪印鉴卡管理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
1.在印刷厂印制印鉴卡时,印刷厂按照防伪印鉴卡的印刷顺序印刷序列号,同时根据加密规则编辑好暗码,保证每张印鉴卡只有一个序列号和一组暗码,而且序列号和暗码不一样。
2.给客户发放印鉴卡时序列号和客户名称能自动在印鉴卡管理系统中生成一组校验码。校验码保存在分行服务器中,分行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浏览和使用,但是不能更改。
3.客户填好印鉴卡后,交回银行,银行刮开暗码后,将暗码、序列号、客户名称输入印鉴卡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与校验码进行验证,如果正确,系统会接纳客户开户申请。如果系统不接受,可以查出是暗码、序列号、客户名称哪一部分出现问题。
4.如果客户要更换印鉴卡或在系统中重新建立档案,就需要原有的印鉴卡及序列号号和暗码。系统将征得分行的相关管理人员批准后,接纳更换印鉴卡或在系统中重新建立档案。
以上要求可以保证空白印鉴卡只能由指定的客户使用,对暗码、序列号的克隆修改都不能让系统接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仕忠,未经薛仕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1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量计
- 下一篇:一种用于液晶电视机的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