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锁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61696.X | 申请日: | 2006-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0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善德 | 
| 主分类号: | E05B17/20 | 分类号: | E05B17/20;E05B2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冬涛 |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中山市小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盗锁。
背景技术
一般的防盗锁,采用锁芯与锁梁的夹角为90°的装配设计方法。这种锁的锁芯部分伸出太长,用铁锤之类的工具敲击此处,会受到100%的冲击力,而且锁栓为直角片状体,其强度不够,稍碰到外力则会折断,因此锁容易被撬开。
这种锁的结构简单,但是安全性差。因此人们对该锁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即锁芯与锁梁处为平行式的装配设计方法,而且锁栓设计成柱体,其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锁管用单一的锌、铜、铝等不含碳元素的金属材料一次性铸造成形,达不到防锯效果。如果使用铸钢、铸铁等含碳元素的金属材料一次性铸造成形,则在在加工方面困难,且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结构简单且制造容易的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盗锁,包括锁梁、锁管、锁栓,锁芯,所述锁管与锁芯装配之处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偏向锁梁的内侧。
所述衬套穿套在锁管上并置于锁梁的内侧。
所述衬套开设有穿入锁管的空腔。
所述衬套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锁芯用的锁芯孔,锁芯孔与空腔连通,锁芯孔偏向于锁梁的内侧。
所述衬套开设有罩于锁管的空腔。
所述衬套的侧壁上开设有锁芯孔,锁芯孔与空腔连通。
所述衬套的侧壁上开设有锁梁开口,锁梁开口与空腔连通。
所述锁管的内腔设置有用于装配锁栓的固定块。
所述衬套的侧壁设置有空心的用于放置锁芯的凸体。
所述锁头的缺口朝向锁梁的内侧,所述锁管的中间段为空心管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锁管的锁头位置上设置了一个衬套,有效地加强了此处的强度,在此基础上使锁管的结构简单化,缩短了锁管伸出端的长度,提高了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现有技术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1开锁状态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1关锁状态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1的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1的衬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2开锁状态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2关锁状态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2的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实施例2的衬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般的防盗锁,采用锁芯12与锁1梁的夹角为90°的装配设计方法。这种锁由锁梁1和锁管4组成,锁管4为钢管。钢管里面设置了直角的片状锁栓3。锁梁1头端2的缺口朝外与锁栓3接触。只要扭动锁栓3便能将其开启或关闭,但这种锁的锁芯12部分伸出太长,用铁锤之类的工具敲击此处,会受到100%的冲击力,而且锁栓3为直角片状体,其强度不够,稍碰到外力则会折断,因此锁容易被撬开。
如图2所示,为了使结构简单,也提高安全性能。因此对该锁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即锁芯12与锁梁1处为平行式的装配设计方法,而且锁栓3设计成柱体,锁梁1头端2的缺口朝内,其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锁管4用铸钢、铸铁等含碳元素的金属材料一次性铸造成形。虽整体结构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加工方面困难,且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既提高防破坏性能、又可以降低成本的防盗锁,在锁管上做了改进。
实施例1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锁管4为钢管,锁芯12与锁梁1平行设置。为了加强锁管4的强度,在锁管4的锁芯12位置设置有一衬套6。该衬套6开设有一通透的空腔9,空腔9穿过锁管并套于锁管4上。防盗锁在关锁状态时,衬套6位于锁梁1的内侧。锁管4的内腔设置有固定块8,用于安装锁栓3和放置锁梁1头端2。锁管4上设置的衬套6,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还能使锁管4的伸出端缩短。用铁锤之类的工具敲击此处,其受到的冲击力已经很少,锁不能轻易的被撬开,提高了锁的安全性。
如图6和图7,衬套6的侧壁上开设有锁芯孔5,锁芯孔5与空腔9连通。锁芯通过此开口实现与锁管4的连接。衬套的通腔与锁芯孔5形成三通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善德,未经李善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16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