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或车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2827.8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张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B25B27/2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车辆 橡胶 压条 装配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装配工具,具体说是一种机车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主要用于安装机车或车辆的玻璃橡胶压条。
背景技术
在机车上有不少的地方,如机车的前面和客车车辆的侧面,都需要安装玻璃,而且多为双层玻璃,为了使机车或车辆的玻璃固定并且密封,通常是用玻璃橡胶压条,通过手工压入将机车或车辆的玻璃固定并且密封起来,而玻璃橡胶压条安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车或车辆的稳定和密封效果。现有的机车或车辆的玻璃橡胶压条通常是使用一字起撬开橡胶压条芯安装槽,再将玻璃安装进去的。由于没有专门的工具,所以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只能是断断续续的安装方式,而且用一字起直接挫橡胶压条芯过程中对橡胶压条和橡胶压条芯很容易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安装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车或车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连续安装,且安装过程中不会损伤橡胶压条芯的机车或车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使机车玻璃橡胶压条中的橡胶压条芯的装配规范化,提高橡胶压条芯的装配质量及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柄式的机车或车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包括手柄和压装杆,手柄与压装杆紧固连接为一体,压装杆分为二段,前段是与手柄在同一轴线上的长杆,后段为与前段成一定角度的短杆,短杆的前部连接有一与短杆成一定角度的橡胶压条芯引导器,橡胶压条芯引导器为带槽孔的梭子形导引头,梭子形导引头尖端与橡胶压条芯接触位置为圆弧面,并将与橡胶压条接触部位倒圆,形成圆弧状的侧面。在梭子形导引头尖端后开有导引孔,且橡胶压条芯引导器的内面为与外侧面和形导引头尖端相对应的圆弧槽。
通过设计、制造机车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通过现场使用和比较,梭子状机车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通过梭子导引孔圆弧面对扇形橡胶压条芯装配过程中的定位,使橡胶压条芯装配后基本无扭曲,保证了橡胶压条芯圆弧面的装配一致性,提高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外观质量;
2、通过在梭子导引孔与橡胶压条芯接触位置采用气焊填充后修配成圆弧,并将与橡胶压条接触部位倒圆,避免了原来使用一字起撬开橡胶压条芯安装槽、用一字起直接挫橡胶压条芯过程中对橡胶压条和橡胶压条芯造成损伤,提高了实物的安装质量。
3、通过使用梭子安装橡胶压条芯,梭子沿橡胶压条内的橡胶压条芯的安装槽运动,实现橡胶压条芯快速、连续的安装,改变了原来使用一字时橡胶压条芯安装时的断断续续的安装方式,省时、省力,提高橡胶压条芯的装配效率。
4、该工具采用φ6钢丝、φ12管料通过气焊和现场的钳工修配,制作简单、成本低、轻巧、经济适用,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中:1、手柄,2、压装杆,3、橡胶压条芯引导器,4、短杆,5、长杆,6、梭子形导引头,7、梭子形导引头尖端,8、导引孔,9、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采用一种手柄式的机车或车辆橡胶压条芯的装配工具,包括手柄1和压装杆2,手柄1与压装杆2紧固连接为一体,压装杆2分为二段,前段是与手柄在同一轴线上的长杆5,后段为与前段成一定角度的短杆4,短杆4的前部连接有一与短杆成一定角度的橡胶压条芯引导器3,橡胶压条芯引导器3为带槽孔的梭子形导引头,梭子形导引头尖端7与橡胶压条芯接触位置为圆弧面,并将与橡胶压条接触部位倒圆,形成圆弧状的侧面6。在梭子形导引头尖端7后开有导引孔8,且橡胶压条芯引导器3的内面为与外侧面和形导引头尖端7相对应的圆弧槽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2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撑衣杆
- 下一篇:碳纤维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