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长深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624.3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8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诸国英;周月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深度 测量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度测量装置,尤其涉及汽轮机制造、安装时深度测量装置。
(二)背景技术
常用的测深度量具有直尺、深度游标卡尺、深度分厘卡等,其测量深度范围一般在0~400mm,而且定尺(基准块)短,对大直径孔定尺两端不能同时贴住基准面从而影响测量准确性。另外大尺的尺身较大,形状多为矩形,小的平面沟槽无法测量,且测量精度差。在大型设备的制造、安装中,常需要测量孔径大、深度超过600mm的深槽,例如汽轮机汽缸的内缸的接管内径达φ790,内外接管深度为590mm,外缸到内缸槽深为677.5mm,因此,采用常用深度量具是无法测量的。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深度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重量轻、刚性好,测量深度可达800mm以上,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长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定尺、直尺、测量板、螺母、滑尺、表架体、连接杆、螺栓、测量表,定尺与直尺垂直固定连接,定尺内套装滑尺并可移动,滑尺一端有凸台,另一端开有螺纹安装螺母,测量板装在滑尺上并被螺母固定;在直尺上开有腰形缺口,腰形缺口上经螺栓固定表架体,表架体连接连接杆,测量表安装在连接杆上。
所述定尺为筒体,滑尺为棒状,滑尺一端凸台外径大于定尺筒体内径。
所述滑尺凸台由凸台和小圆柱组成,小圆柱位于凸台顶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重量轻,刚性好,造价低,使用方便;
(2)测量深度可达800mm以上,测量精度达到0.01~0.001mm;
(3)可广泛应用于大型设备加工、安装测量孔径大、深度超过800mm及小的平面沟槽的场合。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长深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尺定尺连接示意图;
图3为表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侧视图;
图5为滑尺端部凸台示意图;
图6为滑尺端部凸台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尺,2直尺,3测量板,4螺母,5滑尺,6表架体,7连接杆,8蝶形螺栓,9螺钉,11凸台,12小圆柱。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超长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定尺1、直尺2、滑尺5、测量板3、螺母4、表架体6、连接杆7、蝶形螺栓8、测量表。定尺1与直尺2经焊接垂直固定连接,参见图2。定尺1内套装滑尺5并可移动,定尺1为筒体,滑尺5为棒状,定尺1与滑尺5为铝材质制成,即定尺1为铝管,滑尺5为铝棒,这样测量装置较轻便。滑尺5一端有凸台11,参见图5,其凸台11外径大于定尺1筒体内径,形成滑尺5有一个轴向限位,凸台11的顶部镶有硬质合金,可直接靠在被测量物上不易磨损;滑尺5另一端开有螺纹安装螺母4,测量板3装在滑尺5上并被螺母4固定。在直尺2上开有腰形缺口,腰形缺口上经蝶形螺栓8固定表架体6。表架体6上开有通孔,参见图3、图4,通孔上开有连接通孔的贯通槽,与通孔垂直方向还开有螺孔,且螺孔穿过深槽两壁,表架体6通孔内安装连接杆7,连接杆7被穿过螺孔的螺钉9紧固。测量表经蝶形螺栓8安装在连接杆7上,使测量表垂直于装于滑尺5上的测量板3,测量表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可为百分表或千分表。
参见图1,测量时将直尺2紧贴工件外表面,滑尺5向前推,滑尺5在定尺1内移动,滑尺5上的测量板3带动百分表测量点移动,当滑尺凸台11顶部碰到被测面时,看百分表或千分表的读数,根据表的读数加上定尺1的长度,即是被测物的深度。
参见图6,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平面沟槽的宽度很小时,可在滑尺5凸台上车一小圆柱,即滑尺5凸台由凸台11和小圆柱1 2组成,小圆柱12位于凸台11顶部,小圆柱12的直径小于沟槽的宽度,长度大于槽深。
当被测物的深度较大时,如测量深度达到800mm以上,可将定尺1和滑尺5换成所需长度,测量精度根据百分表或千分表可达0.01~0.001mm。同时因为定尺1所用材料是普通的铝管,而滑尺5的材料是普通铝棒,成本很低,但又很轻巧,刚性好,便于携带,使用也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
- 下一篇:新型乒乓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