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541.4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2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曲异;陈文娴;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延安中学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G05D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33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智能 刹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机动车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类车辆相撞、追尾等交通安全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我国每五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成为机动车出行安全的心腹大患。设计者和生产者们做了各种努力:为机动车设计安装了脚刹、手刹、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但至今没能根本解决车撞车,车撞人或车撞其它物体的问题。这是因为脚刹、手刹是由驾驶人员操作的,驾驶人员受大雾、视觉不良及其它主、客观原因没有采取或来不及采取刹车措施,导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则是在发生机动车相碰撞后为减轻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伤情设置的。这些不能从根本解决各类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相撞车祸的发生,设想当汽车行驶过程中快速接近障碍物、不及时地作出反应刹车话,继续前进结果就有一场车祸的发生的时候,如果此时在汽车的前部给汽车安装上了眼睛,当汽车和障碍物的距离达到能造成撞车危险的范围时(如:高速公路上规定的车距为50米,常规公路规定的车距为),立刻就发出信息传导入汽车内部的单片机,单片机经过判断后,马上停止所有动力装置并使车辆及时刹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给机动车装上一双能观察到车前一定距离的眼睛,并又能及时将所观察到的情况传送到车辆的操控中心,最终由其下达刹车指令,从而避免撞车事故的发生。
这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它包括单片机电路Q2、存储器1、稳压块2、传感器H1、晶振电路3、马达M1、马达M2、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其中:
所述单片机电路Q2包括型号为PS1016的单片机及其外围电阻器和电容器;
所述存储器1由存储芯片24LC16B构成,其数据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输出/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块2包括一个型号为L7805的稳压集成电路,外部直流电源与其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构成为其它各部分电路供电端VCC;
所述传感器H1为红外线传感器,其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距离信号数据输入锻相连;
所述晶振电路3包括晶体TXC、电容器C3、C4,晶体TX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两个外部时钟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包括三极管V1、V2、V3和三极管V4,其中三极管V1、V2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3、三极管V4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2、V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1、V3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1来连接在三极管V1、V3的发射极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V5、V6、V7和三极管V8,其中三极管V5、V6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7、三极管V8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6、V8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5、V7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2来连接在三极管V5、V7的发射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延安中学,未经上海市延安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高精度电源装置
- 下一篇:工频-变频软切换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