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包竹型材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49502.4 | 申请日: | 2006-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明 |
| 地址: | 2009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包竹型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金属型材,特别涉及一种塑包竹型材。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竹大国,竹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浙江、福建、江西等省。竹材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加工、制作经验。竹型材生产的工艺流程通常采用开剖、粗刨、蒸煮、烘干、精刨、粘合组坯成型等一系列加工方法,制成所需的芯坯,竹芯坯的密度一般为0.7g/cm3,收缩率通常在0.3%以下。
但是用塑料来包覆竹材这样一种新产品,至今尚未为人开发应用。
再者,现有的敷设在冶金矿山行业的地面沟槽上的格栅都是由金属型材制成,当大型磁力吸盘装运矿料时,铺设在地面沟槽上的格栅会一并被吸走,从而造成了工作场地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将金属格栅焊接固定在地面沟槽上,由此给清理和维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塑包竹型材,它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尚未用塑料来包覆竹材这样一种新型材以及采用金属格栅将给清理和维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包竹型材,它包括竹材内芯条,所述竹材内芯条的外面包覆一层塑料形成包塑外壳,该包塑外壳层的厚度为1~10mm,在包塑外壳下部的二侧分别设置凸起,在下部二个凸起的上方各形成了凹缘。
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以竹材代替钢型材,通过塑料挤出机,采用共挤工艺,在竹材外面包覆一层工程塑料,从而制作出一种非金属的塑包竹复合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密度小,平均密度小于1g/cm3,其拉伸强度、抗弯强度高,重量轻。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可节省大量的有色金属。采用本塑包竹型材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将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用于铺设在地面沟槽上的格栅,因采用的是非金属材料,对磁场和磁力不起任何反应,而且重量轻,耐腐蚀,拆卸清洗方便,外形美观,产生了很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包竹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包竹型材包括竹材内芯条1,在竹材内芯条1的外面包覆一层塑料,以形成包塑外壳2。该包塑外壳2塑料层的厚度为1~10mm。由于塑料层在熔融状态下并在一定压力下成型,塑料层与竹材内芯条表面致密结合,从而形成非金属的塑包竹复合型材。
在包塑外壳2下部的二侧分别设置凸起3,在下部二个凸起3的上方各形成了凹缘4。本型材的结构可与格栅的支撑条相配合,拼装成格栅制品。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呈方条型。本实用新型的塑包竹型材也可以呈圆棒型,还可以呈椭圆柱型。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高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