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335.3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5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峰;汪海勇;龚成;曹文涛;唐凯;徐麒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03;G01S7/28;G01S7/36;G01S13/00;G01S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收发 前端 一体化 设计 非线性 探测 雷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探测雷达,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探测天线和探测主机收发前端集成于一体的超高频非线性结探测雷达。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中的PN结在超高频电磁信号的照射下能够再辐射出高次谐波,而自然中的物体没有类似的物理特性。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就是利用电子元器件的该类特性来搜寻被掩藏的电子目标,此类目标包括窃听器、发报机等,所以非线性结探测雷达是重要的安全保密检查设备。
由于常规的探测天线如微带天线,其后向辐射信号较大,如果探测雷达主机收发前端过度靠近探测天线背面,则该信号将照射主机收发前端中的电子元器件使之再辐射出高次谐波信号,从而干扰目标信号,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鉴于以上原因,目前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常设计成探测雷达主机和探测天线两个独立部分,两者之间用1~2米长的高频电缆连接,如SFT-50-2,每米损耗为1dB左右。由于高频电缆对高频信号存在损耗,采用该方案牺牲了非线性结探测雷达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等性能;而且由于电缆的牵扯作用,探测雷达的操作不灵活,电缆接插头处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例克服现有非线性探测雷达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不用电缆连接的探测天线和探测主机收发前端集成于一体的超高频非线性结探测雷达。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包括探测天线和探测雷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雷达主机前端设有金属屏蔽盒;还包括金属天线座、吸波材料、以及连接导体;所述的吸波材料设在金属屏蔽盒前端;所述的金属天线座设置在吸波材料前端;所述的探测天线设在金属天线座上;所述的连接导体一端连接探测天线,另一端穿过金属天线座、吸波材料以及金属屏蔽盒,与设于金属屏蔽盒内的探测雷达主机前端连接。
上述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其中,所述的探测天线为微带天线。
上述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其中,所述的金属天线座包括由铝材料构成。
上述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其中,所述的吸波材料包括复合介电吸波材料。
上述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其中,所述的连接导体为高频电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探测天线背面安装金属天线座,加大天线接地面,从而减小了天线后向散射信号;同时在天线座后安装吸波材料,吸收天线后向散射信号;再者为探测主机收发前端设计金属屏蔽盒屏蔽天线后向散射信号等措施,有效地减小天线后向散射信号,使其对探测主机收发前端中电路的照射功率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保证整机能集成在一体正常工作。具有系统发射功率得到降低、接收灵敏度提高的优点,并避免电缆接头由于牵扯而频繁损坏导致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100包括探测天线1和探测雷达主机2,还包括金属天线座3、吸波材料4、以及连接导体5。所述的探测雷达主机2前端设有金属屏蔽盒21,在金属屏蔽盒的前端设有吸波材料4,在吸波材料的前端设有金属天线座3,所述的探测天线1设在金属天线座上2。所述的连接导体5一端连接探测天线1,另一端穿过金属天线座、吸波材料以及金属屏蔽盒,与设于金属屏蔽盒内的探测雷达主机2的前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天线与收发前端一体化设计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中的探测天线可以采用微带天线。所述的金属天线座由铝材料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金属。所述的吸波材料可采用复合介电吸波材料,例如RX-L型材料。所述的连接导体可以由一根几厘米的高频电缆构成。探测主机收发前端可以使用表贴元件提高主机集成度,减小体积和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类型的非线性结探测雷达相比,本实用新型系统信号没有经过电缆的衰减,系统发射功率得到降低而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并且避免了电缆接头由于牵扯而频繁损坏导致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使整机的操作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位于密封条黑面端部的装饰帽
- 下一篇:压力反馈式辊涂机涂层厚度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