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按摩靠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7205.6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伟 |
主分类号: | A61H37/00 | 分类号: | A61H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550003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按摩 靠椅 | ||
1.一种便携式按摩靠椅,由主立架(1)和辅助支架(2)组成,其特征在于:
a.在主立架(1)上设置有头托(3)、胸垫(4)、坐板(5)和左右跪板(6),辅助支架(2)上设置有手托(7);
b.所述的主立架(1)由中空状方管制成,上部背面(8)上设置有轴向直槽(9),中上部左右侧面上设置有端部带轴装圆孔(10)的固定式背向装配板(11),近中间部位上设置有左右限位装配孔(12),中下部左右侧面上设置有轴装圆孔(13),在轴装圆孔(13)下方的前主面(14)上间隔设置有固定式限位凸子(15),在下端部上固定设置有带左右支脚(16)的横杆(17);
c.所述的辅助支架(2)由中空状方管制成,在近顶端部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轴装圆孔(18),中上部设置有左右限位装配孔(19),下端部上固定设置有带左右支脚(20)的横杆(21);
d.所述的头托(3)装配设置在头托架(22)上、主体呈“U”形,背面上设置有魔术贴(23);
e.所述的头托架(22)由“T”形支杆(24),轴装设置在“T”形支杆(24)两端、由一端带偏心把手(25)、另一端带调节旋钮(26)的组合式限位夹紧装置(27),主体呈“U”形、正面上设置有魔术贴(28)、背面上设置有固定式、二端带轴装圆孔(29)的外凸条状支座(30)的头托板(31)和设置在组合式限位夹紧装置(27)和头托板(31)上外凸条状支座(30)之间的偏位可调式连动装置(32)构成;
f.所述的偏位可调式连动装置(32)由所述的头托板(31)、两端设置有轴装圆孔(33)的较长连接板(34)和一端设置有轴装圆孔(35)、另一端设置有长条状轴装孔(36)的较短连接板(37)构成;
g.所述的胸垫(4)背面上固定设置有外带调节旋钮(38)、内带弹簧片的限位安装套(39);
h.所述的坐板(5)背面上固定设置有装配板(40),并由装配板(40)装配设置在由一端带轴装圆孔(44)的支承撑脚(41)和二端均带轴装圆孔(45)的左右托杆(42)构成的坐板架(43)上;
i.所述的左右跪板(6)主体呈较宽长条状,其背面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铰链(46)、另一个端部上设置有“L”形刚性卡板(47);
j.所述的手托(7)背面上固定设置有一端由横杆(48)互连、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轴装圆孔(49)的左右装配杆(50);
k.所述的主立架(1)上的左右限位装配孔(12)和所述的辅助支架(2)上的左右限位装配孔(19)之间安装设置有柔性钢丝(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支架(2)通过其近顶端部的轴装圆孔(18)、所述的手托(7)通过其左右装配杆(50)上的轴装圆孔(49)、所述的主立架(1)通过其固定式背向装配板(11)上的轴装圆孔(10)由所述的一端带偏心把手(25)、另一端带调节旋钮(26)的组合式限位夹紧装置(27)同轴装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板架(43)通过其背面上的左右托杆(42)二端的轴装圆孔(45)分别与主立架(1)上的轴装圆孔(13)和支承撑脚(41)上的轴装圆孔(44)活动装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跪板(6)通过铰链(46)固定设置在主立架(1)的下端部横杆(17)上,并通过“L”形刚性卡板(47)搁持设置在辅助支架(2)的下端部横杆(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垫(4)通过限位安装套(39)活动套装设置在主立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托架(22)通过“T”形支杆(24)中外表带耐磨贴(52)的直杆插装于主立架(1)的上端部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托(3)通过魔术贴(23)和(28)粘贴设置在头托板(31)的前主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按摩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支架(2)下部的横杆(21)接受左右跪板(6)搁持的卡持面上设置有耐磨贴(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伟,未经李新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2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 下一篇:发动机试验台的油门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