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磁性物料上料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6730.6 | 申请日: | 200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3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罗贾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22D19/04;B29C45/17;B29C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161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磁性 物料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注塑模等在制造过程中的上料,尤其涉及一种铁磁性物料上料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压铸模或注塑模工艺中,往往需要将物料置入模具中进行压铸或注塑。例如一种主要由本体(压铸合金)、卡钩(镶件)铸造成一体的车轮平衡块。该平衡块在制造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压铸机压铸的生产工艺,并在压铸过程中实现一模出多只产品。图1示出一种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压铸模具1上纵向地设有多列卡钩定位件10,上料时,由手工一个个将卡钩上到定位件10上,然后由压铸机一次压铸成车轮平衡块。
由于全自动压铸机生产效率高,每一模的有效压铸时间很短,但卡钩的单只手工上料的辅助时间却非常长,甚至可达有效压铸时间的八倍以上。如此低的上料效率,严重影响了压铸机的生产能力。同样,在注塑模中也存在上料效率低,导致注塑机等待时间过长而影响其生产能力的问题。
因此提高压铸模或注塑模工艺中物料的上料效率是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压铸模或注塑模工艺中物料上料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铁磁性物料上料工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磁性物料上料工具,用于铁磁性物料的上料,其包括一直立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一列物料座,每个物料座包括一固定在基座侧面的底座和设在底座两侧的固定挡板,底座用于放置物料,固定挡板用于限制物料的横向移动,底座上还设有一磁铁,用以吸住铁磁性物料。所述一列物料座的数量视模具的模腔数量而定,一般为2~8个。物料座的底座上表面的形状与放置其上的卡钩的形状一致。
该上料工具在上料前,先在每个物料座上固定铁磁性物料,在上料时,移动基座,将一列物料送至模具的每个接纳物料处,然后将物料与物料座之间分离,一次性完成多个物料的集中上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实现了物料的集中快速上料,减少了全自动压铸机/注塑机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上料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一种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轮平衡块的卡钩上料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轮平衡块的卡钩上料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仍以车轮平衡块的卡钩上料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轮平衡块的卡钩上料工具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所示,该上料工具2包括一基座21和设在基座21上的一列物料座22,每个物料座22包括一个底座22a、设于底座22a两侧的固定挡板22b和设在底座22a上的磁铁22c。基座21呈柱形,由空心管制作以减轻重量,便于手执操作。物料座22从上到下设于基座21上,物料座的数量决定了卡钩一次集中上料的个数,举例来说,其数量一般为2~8个,物料座22之间的间距,应当与压铸模具1上定位件10的间距相一致。物料座22的底座22a上表面的形状根据所放置的物料相应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弧度应当与用于放置其上的卡钩20的弧度一致,使二者较紧密贴合,这样卡钩20不易轴向旋转。磁铁22c的作用是进一步保证卡钩20在自然状态下不脱落,其磁力的大小又能使上料时卡钩20与底座22a之间容易分开。底座22a两侧的固定挡板24略高于底座22a上表面,用来防止卡钩20的横向移动,使卡钩20限位在底座22a上。
该上料工具2在上料前,先在每个物料座22上固定卡钩20,在上料时,移动基座21,将一列卡钩20送至压铸模具1的每个卡钩定位件10,然后将卡钩20与物料座22之间分离,一次性完成多个卡钩的集中上料,如图3所示。因此该上料工具可大大减少压铸机的等待时间,提高上料效率,并降低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
虽然以上仅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对其进行种种修改和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6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木结构的组合办公桌
- 下一篇:空调连接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