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再燃与双通道水平浓淡集成型低NOx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5255.0 | 申请日: | 200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5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7/00 | 分类号: | F23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再燃 双通道 水平 浓淡 集成 nox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再燃与双通道水平浓淡集成型低NOx燃烧器,属于能源领域的新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厂主要是以燃烧煤粉为主,煤粉燃烧是在炉内进行,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化成热能传给工质水,水过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煤粉燃烧器是锅炉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我国发电用煤与国外有很大差别,主要是高灰份劣质烟煤、高水份褐煤、贫煤、无烟煤和高硫煤,因此在煤的燃烧中要在确保安全、经济、可靠的情况下,降低NOx排放。随着国际市场燃油价格飞涨,提高火电厂燃煤锅炉稳燃、节油,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从燃烧的角度控制NOx排放,有低氧量燃烧、烟气再循环、分级燃烧和低NOx燃烧等,因此出现了上下通道浓淡燃烧器、水平双通道浓淡燃烧器和燃煤燃气组合型等煤粉燃烧器,单一使用这些燃烧技术虽然在燃煤锅炉稳燃、节油方面发挥了积极效果,但在降低NOx方面,上下双通道浓淡燃烧器和水平双通道浓淡燃烧器,只能还原30%-50%NOx,燃煤燃气组合型煤粉燃烧器可还原70%NOx,达不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电厂稳燃、节油、可调、深度还原NOx的气体再燃与双通道水平浓淡集成型低NOx燃烧器,使火电厂锅炉烟气中NOx排放达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环境排放标准200mg/m3以下。
本实用新型是在锅炉的主燃区采用燃煤和燃气组合型结构,燃煤系统采用双通道水平浓淡组合结构,不但可实现点火节油、低负荷稳燃,而且可分段连续降低NOx,通过双通道水平浓淡燃烧技术可将NOx还原30%-50%,剩余的NOx可在再燃区(上部)采用气体燃料还原。其还原机理如下:
NOx+CHx→CN+NH2+H2O
NOx+CN→N2+CO
NOx+CO→N2+CO2
一种气体再燃与双通道水平浓淡集成型低NOx燃烧器,它包括7个空气喷嘴和7个燃料喷嘴。7个燃料喷嘴是由1个燃气喷嘴、5个燃煤喷嘴和1个燃油喷嘴组成,燃油喷嘴置于最下边的空气喷嘴中。7个空气喷嘴和7个燃料喷嘴交错布置,所有喷嘴都悬插在一个大槽型体中,槽型体后面有一个大风箱,各空气喷嘴与风箱连接,各燃料喷嘴均穿过风箱同各自的燃料系统连接,每个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喷嘴的后面连接一双通道浓淡煤粉分离器。其特点是:燃气喷嘴在燃烧器上方,下边5个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喷嘴依次向下排列,燃油喷嘴置于最下边的空气喷嘴中。
双通道水平浓淡喷嘴的向火侧是浓相。
分离器为百叶窗式或弯头式,分离器型式视现场条件确定。
燃气喷嘴为两排,每排均布开有气体喷流孔,其开口数量随气体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的燃烧料喷嘴、空气喷嘴都可在上下30°度之间摆动可调。燃烧器下部的空气喷嘴和煤气喷嘴等距离分布,其间距视机组的容量和所燃烧的煤种不同而不同,燃烧器上部的气体喷嘴距上下二个空气喷嘴的距离比煤粉喷嘴与空气喷嘴之间的间距大。气体喷嘴为固定式,其中心线与水平线夹角为0-10°。各喷嘴出口处置有膨胀板和均流板,其深度视具体结构而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气体包括:天然气、城市煤气、热煤气、高炉煤气等气体燃料,这些气体燃料作为还原剂,从燃烧器上部的燃气喷嘴喷入炉膛,使下部煤粉燃烧产生的NOx还原,本实用新型不但可实现点火节油、低负荷稳燃,而且可分段连续降低NOx,使NOx排放量达到目前最严格的国际标准190mg/m3以下。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主视图;
图3为燃气喷嘴正视图;
图4为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喷嘴正视图(向火侧为浓相);
图5为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喷嘴与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分离器俯视图(向火侧为浓相);
图6为百叶窗式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弯管式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1.空气喷嘴,2.燃气喷嘴,3.双通道水平浓淡煤粉喷嘴,4.燃油喷嘴,5.空气喷嘴,6.双通道水平浓淡百叶窗式煤粉分离器,7.大槽型体,8.90°弯管,9.隔板,10.隔栅式挡板,11.弧形挡板,12.90°转向卷板,13.浓煤粉,14.淡煤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5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尺度粗糙度测量台
- 下一篇:一种有源智能天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