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动物用独立通气笼盒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44667.2 | 申请日: | 2006-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0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朱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燕 |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3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季申清;章鸣玉 |
| 地址: | 21513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动物 独立 通气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实验动物饲养设备,具体地说涉及饲养实验动物用的一种独立通气笼盒。
(二)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科研工作的进展,对实验动物饲养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饲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动物用独立通气笼盒是一种保障特定动物的饲养、繁殖、实验的重要设备。实验动物用独立通气笼盒适宜于实验鼠等动物的培养、繁殖、保种,特别适宜于饲养免疫缺陷实验鼠,培育饲养基因研究实验鼠,是一种经济便捷的饲养设备。为实验动物提供高标准的低NH3、CO2微环境,提供最适宜的湿度,减少实验动物笼盒更换次数、灭菌频度,防止有害物质或被污染的气体在笼盒内传播、扩散,避免动物房内气味难闻的现象,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亦防止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从而保障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独立通气笼盒换气系统为每个笼子提供净化通风功能,不但给每个笼子直接供气,而且还可直接将笼内的废气、动物散发的气味等排出,减少笼内氨浓度,为实验动物提供一个优越的微环境,同时为实验人员创造一个洁净的工作环境。
独立通气笼盒放置在笼架中,笼架上配置风机,风机送出的压力空气,由送风管送至每个独立通气笼盒的进气口,进入笼盒内,又由排气管,将笼盒中的废气排出笼盒,排出笼架系统。
但是,现有技术的独立通风笼盒尚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笼盒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独立通风笼盒送风系统中的新鲜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笼盒,又从出气口排出笼盒。现有技术笼盒的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配置在笼盒的一个侧面,两者相距较近,由于内部气道、笼盒箱体的形状设计不合理,进、出气在笼盒中产生混流,新鲜的空气不能充满笼盒,而动物排出的混沌气体又不能完全地送出笼盒。经测试和调查,现有技术的笼盒往往存在新鲜空气没有充分得到利用,氨和二氧化碳气体残留比例较大因而笼盒中动物生存环境不佳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提供一种形状构造合理的笼盒结构,使新鲜空气进入时能比较全面、彻底地置换笼盒内动物呼出的废旧气体和笼盒内污浊气体和气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此来实现的。
笼盒呈两条短边和两条长边的长方体空盒状,包括上盖和箱体两部分。
进、出气口,位于笼盒的上盖部分,排列在笼盒两旁的一个短边侧面。
以进、出气口为始端,在上盖内分别沿对应两长边侧壁有呈凹槽形的进气气道和出气气道,凹槽的凹口向下,两气道自进、出气口沿长边向后延伸至对应的另一短边,气道越延伸,凹槽气道的深度越浅,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从一侧进入的空气可以比较均匀的向后输入,即在长边的整条进气或出气气道每单位长度上的进气或出气量接近相等。
由于,在进气口附近的进气气流速度比较急速,容易产生大的冲击和大的气流量突然往下送入箱体,为了能较均匀地向后输送,在进气气道凹槽的进气口段,设置一块呈月牙形的导向隔板,覆盖在凹槽上,在隔板上开设若干通气孔,使得刚送出的气体受导向隔板阻挡不会突然的快速冲击,而立即冲入下部箱体又从出口“短路”立即排出,在进气口侧的空气只能从导向隔板的通气孔送出,流量变小,能保证前后段流出量的均匀,充分体现笼盒内空气的“整体置换”作用。
下部的箱体,在底部的棱边均为园角,减少棱边处的空气阻力,增加空气在此处的畅通流动和输送。如此结构,使得从上盖一侧部往下射入的空气可以在下箱体里顺畅地从一个侧部圆滑地送到另一侧部,再自然地向上,经过出气气道向笼盒外部送出,空气阻力较小。
当进、出气口分别位于笼盒上盖的两侧时,也如上述同理,其气道自进、出口部往后逐渐延伸,气道的深度也逐渐变浅,能确保整条气道上的进、出气均匀,而不论进、出气口的位置是在一侧或两侧。
为了确保进、出气在整条气道上进、出气均匀,另外,还可以有如下结构:即在上盖呈凹槽的进、出气道从口部至延长段,整条气道凹槽槽口的表面覆盖进气道隔板和出气道隔板,在气道隔板上开设气孔,气孔的排布有如下规则:
在整条气道上开设的气孔直径是相同的,在接近进、出气口部,气孔排布比较稀疏,在气道的尾部,气孔排布比较密集;
或者,在整个气道隔板上气孔的排布距离是相等的,但在接近进、出气口部,气孔的直径比较大,在气道的尾部,气孔的直径比较小;
当然,以上两项规则也可以配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燕,未经朱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4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板机
- 下一篇:一种电子语音导览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