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容射频软标签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3315.5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1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光伟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3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射频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防盗、防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电容射频软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防盗报警装置很多,有机械防盗报警装置,有电子防盗报警装置,现有的防盗报警装置体积大,结构复杂,易出故障,而且易被小偷破解装置,失去防盗报警功能。
基于上述情况,就有业者实用新型出一种解码后不可复活的安全电子软标签,它一般嵌设于纸质的吊牌中,产品的材质柔软且使用时不易被发现。上述电子软标签的结构是在一绝缘膜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贴设导电层,所述的导电层上具有由电容、导线和解码点等构成的解码电路;其中,该电容位于由导线构成的线圈中间,而上、下层电路的连接点位于线圈外围,因此,线圈中间的距离减小,影响了线圈的电感量,进而影响到电子标签的灵敏度。
因此,又有人实用新型了一种高精度软标签,该标签的基层由一绝缘膜层和绝缘膜层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贴设的导电层构成,所述的导电层上具有由电容、导线和解码点构成的解码电路。该电容位于由导线构成的线圈外围,且正面和背面的电容导线只能构成单一个电容,因此,不利于提高电容区的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容射频软标签,解决现有高精度软标签,其构成电容区的导线是等宽的,且正面和背面的电容导线只能构成单一个电容,不利于提高电容区的容量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射频软标签的精度,有利于防盗和防伪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电容射频软标签,该标签的基层由一绝缘膜层和绝缘膜层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贴设的导电层构成,所述的导电层上具有由电容、导线和解码点构成的解码电路,该电容位于由导线构成的线圈外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电容导线上均具有二个电容区,上述电容区两两相对设置,构成双电容。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电容导线和线圈导线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膜层是聚乙烯膜层。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聚乙烯膜层的厚度是0.015±0.001mm。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背面电容导线宽度不大于正面电容导线。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绝缘膜层和导电层共同构成标签基层,在基层上设有一硬质绝缘材料层,该硬质材料层上具有预先加工的折断印痕,该折断印痕与导电层上的线路具有交角。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折断印痕与导电层上的电容导线具有交角。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折断印痕与导电层上的电容导线具有90°交角。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折断印痕为2条以上。
所述的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其特征在于:该电容导线的铝箔厚度为10-15μm。
藉由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码电路上的具有双电容,有利于增加电容区的容量,有利于提高标签的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导线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有利于增加线圈的绕线圈数,进而增长了线圈导线,使线圈的电感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标签的精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的结构,有利于标签面积的减小,更便于在隐藏在被保护物体中,且节约了较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21-电容导线;
111、112、211、212-电容区;
12-线圈导线;
13、23-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它们是本实用新型双电容射频软标签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该标签的基层由一绝缘膜层和绝缘膜层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贴设的导电层构成。该绝缘膜层是聚乙烯膜层,厚度是0.015±0.001mm。所述的导电层上具有由电容、导线和解码点构成的解码电路,该电容位于由导线构成的线圈12外围。其中,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电容导线11、21上均具有二个电容区111、112、211、212,上述电容区两两相对设置(即111与211,112与212),构成双电容。因此,可以增加电容区的容量,提高射频软标签的使用精度。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光伟,未经黄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3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码器/编码器复式组合工程机
- 下一篇:绕线模偏心防转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