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驾驶室仪表盘面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3276.9 | 申请日: | 200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胡里清;付明竹;郭磊;鲍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7/02 | 分类号: | G01D7/02;B60K37/06;B60L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401上海市奉贤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驾驶室 仪表盘 面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驾驶室仪表盘面板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燃料与氧化剂发生电化学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该装置的核心部件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膜电极由一张质子交换膜和夹在膜两面的两张可导电多孔性扩散材料(如碳纸)组成,在质子交换膜与导电材料接触的两边界面上均匀分布有细小分散的可引发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金属铂)。膜电极两边用导电物体将发生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引出,就构成了电流回路。
在膜电极的阳极端,燃料可以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如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可通过迁移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膜电极的另一端—阴极端。在膜电极的阴极端,含有氧化剂(如氧气)的气体(如空气),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如碳纸),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该负离子进一步与从阳极端迁移过来的正离子结合,形成反应产物。
在以氢气为燃料、以含有氧气的空气为氧化剂(或以纯氧为氧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在阳极区发生失去电子的催化电化学反应,形成氢正离子(质子),其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2H++2e
氧气在阴极区发生得到电子的催化电化学反应,形成负离子,该负离子进一步与从阳极端迁移过来的氢正离子结合,形成反应产物水。其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2O2+2H++2e→H2O
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除了用于发生电化学反应以及迁移交换反应中产生的质子外,其作用还包括将含有燃料氢气的气流与含有氧化剂(氧气)的气流分隔开来,使它们不会相互混合而产生爆炸式反应。
在典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膜电极一般放在两块导电的极板之间,两极板上均开设有导流槽,因此又称作导流极板。导流槽开设在与膜电极接触的表面上,通过压铸、冲压或机械铣刻形成,其数量在一条以上。导流极板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石墨材料制成。导流极板上的导流槽的作用是将燃料或氧化剂分别导入膜电极两边的阳极区或阴极区。在一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构造中,只存在一个膜电极和两块导流极板,两块导流极板分设在膜电极两边,一个作为阳极燃料的导流极板,另一个作为阴极氧化剂的导流极板。这两块导流极板既作为电流集流板,也是膜电极两边的机械支撑。导流极板上的导流槽既是燃料或氧化剂进入阳极或阴极表面的通道,也是将电池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水带走的出水通道。
为了增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功率,通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电池通过直叠的方式或平铺的方式连在一起组成电池组,或称作电池堆。这种电池组通常通过前端板、后端板及拉杆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在电池组中,位于两质子交换膜之间的极板的两面都设有导流槽,称为双极板。双极板的其中一面作为一个膜电极的阳极导流面,另一面则作为另一个相邻膜电极的阴极导流面。一个典型的电池组通常还包括:1)、燃料及氧化剂气体的进口和导流通道。其作用是将燃料(如氢气、甲醇或由甲醇、天然气、汽油经重整后得到的富氢气体)和氧化剂(主要是氧气或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阳极、阴极面的导流槽中;2)、冷却流体(如水)的进、出口与导流通道。其作用是将冷却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各个电池组内的冷却通道中,吸收燃料电池内产生的反应热并将其带出电池组进行散热;3)、燃料与氧化剂气体的出口与导流通道。其作用是将没有参与反应的多余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排出,同时将反应生成的液态或气态的水带出。上述燃料进出口、氧化剂进出口和冷却流体的进出口通常都开设在燃料电池组的一个端板上或分别开设在两个端板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用作车、船等运载工具的动力系统,又可制作成移动式或固定式的发电系统。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燃料电池堆、燃料氢气供应子系统、空气供应子系统、冷却散热子系统、自动控制子系统和电能输出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3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