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多功能光子美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0529.7 | 申请日: | 2006-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哨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哨麟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45D44/00;A45D4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多功能 光子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由远红外光子波,热能量,香熏构成的便携式美容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护肤养颜方法着重于外用的护扶化妆品,但外用护肤品只能渗透皮肤表皮,很难渗透到表皮之下的真皮组织,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皮肤质量。近年来,光子美容方法已在专业美容机构得到大量的应用,但高额的美容费用和严格的操作要求也直接影响了普及推广。而且如激光美容,彩光美容,冷光美容等设备的工作频谱很宽,因此电磁辐射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不宜经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提供一种美容效果明显、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成本低廉的便携式多功能光子美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光子美容器,其特点是:由一支光子波发射管在电能的驱动下能发射精度准确的5~15微米远红外光子波,同时还能产生热辐射;还包括:套在发射管外的、用于导热和按摩皮肤的玉石外壳;还包括:一个由金属材料制作的香熏导热体,导热体下端插入发射管上部与发射管内径紧配,上端与发射管外径相等,导热体与外壳壳头之间形成一个放置香熏材料的空腔,壳头上有供香熏气体发散的出气孔;还包括:在便携式多功能光子美容器的下部机身内,设置可反复充电使用的小型干电池;还包括:充电用的充电模块,输入对接交流电,输出与小型干电池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了光子波发射管,发射的中心频率波长与人细胞振荡频率相同,能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现象,能量被人体细胞充分吸收,细胞活性瞬间增强,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加快,能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光子波能渗透皮肤组织3~5公分,到达皮肤真皮组织深处,使缺失、断裂的部份在共振中得以重组和修复,配合使用护肤营养品,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并通过光子波渗透形成的通道进入皮肤组织深层,提高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2、光子波发射管在工作时还能迅速产生中性热辐射,中性热能量能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提高细胞的活性,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消炎化瘀、温肾暖胃,热辐射还能迅速消溶虫咬留下的有毒物质,有防肿防痒的功效。
3、采用玉石材料制作的导热按摩外壳,能使温度均匀柔和、能起到润滑肌肤的良好功效。外壳的壳身和壳头可以装卸、方便更换香薰材料。
4、光子波发射管顶部和外壳壳头部分的腔体内,设置了金属导热体,能使放置在导热体上的香薰材料迅速发散,通过壳头的通气孔,借助光子波、热能量辐射时形成的通道快速进入人体,不但具有香身的效果,还能形成好的保健功效。
5、便携式多功能光子美容器,采用了温控器,使用者可根据自己对各种温度的需求选择,因此使用更舒适。
6、便携式多能量光子美容器采用了可充电的小型干电池作电源,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因此也更方便、安全和时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射管光子波元件并联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射管光子波元件并联横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源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光子波发射管1、香薰导热体7、套在光子波发射管1外用于导热和按摩的外壳壳身9、壳头10、小型干电池13、温控器开关线路板14、充电模块16。
其中:所述的光子波发射管1由陶瓷材料或其它耐热绝缘材料制成管基体2、管基体2的外表面对称设置两个光子波面元件20并联连接的电极3构成。光子波面元件20由含碳与氧化锡超细粉等材料合成,该光子波面元件20在导电后会发射中心频率5~15微米的远红外光子波,同时产生中性热辐射。光子波发射管1的管基体2的上部留有爬电距离19,光子波发射管1上的电极3由涂银导电胶热老化后形成,两根对称设置的电极3与两个半圆柱状的对称均匀设置功率相同的光子波面元件20并联连接后在管基体2外表面形成环状光子波辐射面,光子波发射管1下端未设置光子波面元件部分插入由胶木或耐温塑料制成的插座6,光子波面元件20与插座6之间保留合适的距离,光子波发射管1上的电极3下端与插座6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电极簧片4紧配接触与温控开关线路板14的电源输出线5连接。插座6固定按装在下部机身的壳体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哨麟,未经陈哨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0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炉倾动装置二次减速机中的焊接大齿轮
- 下一篇:路面清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