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柠檬果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6422.5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顺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顺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42350四川省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柠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生长用具,特别是用于柠檬果的生长定型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瓜果的使用购买,不仅注意瓜果的内在质量,而且同时关注瓜果的外在形状。为了使瓜果按照人们期望的形状生长,在处于生长期的瓜果上套装模具来达到目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异性瓜果模”(ZL03205992.2),它是由两面模体合成,在一面模体的合口边(凹凸槽接合部)设凹形槽并外加多个扣环,在另一面模体的合口设凸形边和外加多个挂钩,使用时,两面模体合起来,再把扣环系到相应的挂钩上即可。上述瓜果模在结构上采用两面模体设计,其主要缺陷是:在瓜果生长发育期间,两面模体接合部的受力是比较大的,容易造成接合部的生长异形,如结合部裂缝长出凸棱,不能严格按照人们期望的形状生长定型。其次,它也存在加工制造过程较为复杂,套果操作较为麻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柠檬夺生长定型效果更好的一次性柠檬果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设计加以实现的:一种一次性柠檬果模,它是由模坯拉吹成型的整体性空心壳体,其形状为柠檬果或其变形体,壳体顶部有果柄孔,壳体上开有多个透气孔,壳体上设有文字或图案形状的凹面或凸面。
上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5~1mm,且设置在壳体上的凹面位置上。
上述壳体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黑色塑料。
上述透明塑料的壳体上还粘贴有用作阻止阳光透射形成色差文字或图案的黑色不干胶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改传统的两面模体为一个整体式模具,不存在邻边相贴接合部或凹凸槽接合部而使果子生长异形的问题,从而能确保柠檬果严格按照设计的模具形状定型生长。
2、果子的形状可以是标准的柠檬果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异形体,如葫芦形、心形、动物形、卡通形。
3、由于果模壳体上设有文字或图案形状的凹面或凸面,而使生长定形后的柠檬果上出现对应的凹形文字图案或者凸形文字图案。
4、采用柠檬果上有凹形文字图案的方案时,在果模壳体上文字图案形状的凹面上开设透气孔,果子在透气孔(直径仅0.5~1mm)处的生长凸起不致于影响果子表面的手感。
5、采用黑色不干胶带粘贴可在柠檬果上形成不同色差的文字图案,使柠檬果在销售上更具商业价值。在采用透明塑料的果模套果时,在壳体上粘贴黑色不干胶带,从而阻止阳光透射到柠檬果的局部位置上,形成果皮颜色的差异,从而形成色差文字图案。
6、本新型制作一次成型,加工更简便,如采用PET或聚酯塑料制成果坯(大致成型的毛坯),再对果坯进行加热,而后将加热后的果坯放入本模具中,经现有吹瓶机拉吹成型即可(和现有塑料瓶的制作方式相同)。
7、本新型果模成本低,适合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实际上,前述现有塑料果模很难多次使用)。
8、本新型果模在幼果时即行套装使用,套果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的是柠檬果的一个实施例的情况。整体性空心壳体1是由模坯拉吹型,壳体形状为柠檬果或其它变形体,如心形、葫芦型、卡通形、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等。壳体顶部有果柄孔2,壳体上设有文字或图案形状的凹面3或凸面。壳体1可以是整个壁厚均匀一致,包括文字图案所在部分在内;壳体也可以是其它部分壁厚相同一致,仅在文字与图案部分向内凸起(相当于在对应内壁面上贴上有一定厚度的文字图案)或向外凸起(相当于在对应外壁面上贴合有一定厚度的文字图案)。壳体上开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孔径为0.5~1mm,且设置在壳体上的凹面3位置上。透气孔一般可均布在壳体上,若壳体上是凹面文字图案形状时,透气孔最好开在凹面上。这样透气孔的生长凸起不致影响柠檬果外部的手感。壳体1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黑色塑料。透明塑料的壳体1上还粘贴有用作阻止阳光透射形成色差文字或图案的黑色不干胶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顺邦,未经黄顺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64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