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36100.0 | 申请日: | 200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汉;张德富;喻克洪;李忠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拓鑫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37/08 | 分类号: | C03B37/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虹 |
| 地址: | 6101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玄武岩 纤维 拉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玄武岩纤维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玄武岩纤维拉丝的漏板。
背景技术
漏板在玄武岩纤维拉丝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呈槽形容器结构状,其底板上设置有若干漏嘴,并设置有对漏板进行加热和控制温度的电极,底板由铂铑合金制成。拉丝过程中,玄武岩熔融液流入槽形腔后漏板后,漏板在电流的作用下将漏板温度调制到1200℃~1300℃温度,然后其熔融液通过底板上的漏嘴流出,并在漏板下方用高速旋转的拉丝机拉制成玄武岩连续纤维。漏板应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其使用和生产的稳定性。
目前,用于生产玄武岩纤维的漏板孔数大多为200孔或更低,拉丝产量每天仅为70~100kg,存在产量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不足。其原因在于,玄武岩的熔化温度高、粘度大且容易析晶,拉丝温度很难控制,通过漏板的电流、电压与漏板的长宽比关系很大,而200孔漏板由于其长度较短,通过调节电流较易实现对漏板温度的控制。显然,通过增加底板长度和/或宽度、设置更多的漏嘴,能显著地提高漏板的产量和生产效率,但如果仅通过调节电流则很难适应漏板温度控制、调节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该漏板能显著地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呈槽形容器结构状,其槽形腔的底板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漏嘴,各漏嘴具有穿出底板外的外伸段,底板上连接有电极,其特征是:底板下方设置有对漏嘴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的冷却器。
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由冷却器对漏嘴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有效地改善底板上局部漏嘴温度不均匀的情况。在增加底板长度和/或宽度、设置更多的漏嘴后,通过调节电极电流和对漏嘴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能有效地调整和控制漏板温度,故能显著地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可采用列管式、风冷式、板式等冷却器,可优选地采用热风式丝根冷却器。
作为对上述技术优选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玄武岩熔融液能均匀的流至槽形腔底部,并隔离玄武岩熔融液里的杂质,所述槽形腔内,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平行的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漏嘴数量可增加至300~600个,通过调节电极电流和对漏嘴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能有效地调整和控制漏板温度,故能显著地提高玄武岩纤维拉丝生产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日产量可达到150~300kg,并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漏板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中底板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面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槽形腔10、端板11、纵向侧板12、横向侧板13、底板14、电极15、热电偶16、加强筋17、漏嘴20、漏嘴纵列21、漏嘴纵列22、漏嘴纵列23、漏嘴纵列24、假漏嘴25、冷却器30、滤网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呈槽形容器结构状,其槽形腔10的底板14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漏嘴20,底板14上连接有电极15。参照图3,各漏嘴20具有穿出底板14外的外伸段,底板14下方设置有对漏嘴20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的冷却器30。由于冷却器30可对漏嘴20的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能有效地改善底板14上局部漏嘴温度不均匀的情况。所述冷却器30可优选地采用热风式丝根冷却器。
在增加底板14长度和/或宽度、设置更多的漏嘴20后,通过调节电极15电流和对20的外伸段进行强制冷却,能有效地调整和控制漏板温度,漏嘴20数量可增加至300~600个,故能显著地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现有漏嘴数量为200个漏板的拉丝日产量为70~100kg,漏嘴数量增加至300孔后,漏板拉丝日产量可提高到150~170kg,而将漏嘴数量增加至600个后,漏板拉丝日产量可达到3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拓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拓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6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