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录井样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5844.0 | 申请日: | 200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8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周正东;胡可以;李实荣;王黎清;刘德伦;罗利;张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G01N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建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录井样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一种综合录井样气净化装置,用于气体钻井中综合录井仪样气的净化,涉及一种气体钻井中综合录井样气的净化装置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在石油钻井勘探作业中,利用综合录井仪对井下地层天然气及样气进行在线监测,从而达到发现油气与监测有害气体的目的;在常规钻井作业中,综合录井仪样气的提取,是将从钻井液中携带的地层天然气在离心、负压的环境下从钻井液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净化、干燥的工序,最后经管路输入综合录井仪进行分析;为了满足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九十年代末开始大量使用气体作为钻井介质实施快速钻井工艺,但是在气体钻井中,由于钻井介质油液体改为了气体,所以综合录井仪用原有的采样工艺显然难以对气样进行采集,同时由于气体钻井,从井口返出的样气灰尘多,给综合录井仪样气的采集带来较多问题,特别是气体钻井产生的灰尘常堵塞采气管路,维护难度大,而且由于样气中的灰尘,使气测分析不准确,还影响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利用干、湿两次除尘的技术装置,设计一种具有干粉尘过滤和水过滤的综合录井样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综合录井样气净化装置由粉尘过滤器、过渡水罐、硫化氢传感器缓冲池、干燥筒组成;由井口来的样气经阀门通过管路连接到粉尘过滤器,粉尘过滤器设有两个阀门,一个通过管路与过渡水罐连接,另一个与硫化氢传感器缓冲池连接,在过渡水罐与干燥筒之间有管路连通;样气的工作流程是:由井口返出的样气经过阀门先进入粉尘过滤器,在粉尘过滤器中,井口返出的样气中的粉尘被过滤,滤除粉尘后的样气分两路,一路流到硫化氢传感器缓冲池为硫化氢的监测提供样气,另一路流到过渡水罐滤除样气中的微尘,然后去除微尘的样气经过过渡水罐顶部的出气口后输入到干燥筒,对样气中的水汽进行干燥,干燥以后的气体就是合格的样气,被输入到仪器中进行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从井下返出的气体中大量的粉尘在粉尘过滤器中进行一次过滤,大颗粒的粉尘在这里被去除,在过渡水罐中,带有较小粉尘颗粒的气体在这里被罐中的水彻底洗干净,然后被干燥后作为样气,这样可以保证从井下返出的气体在分析仪器中的准确分析,及时发现钻井过程中井下出现的含硫化氢的气体和其他气体,本装置还为硫化氢传感器提供了安装位置,可以在线检测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含硫化氢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干、湿两部分过滤净化装置,由粉尘过滤器3、过渡水罐8、硫化氢传感器缓冲池1、干燥器6组成;由井口管线12来的样气经球阀11通过管路连接到粉尘过滤器3,粉尘过滤器3设有两个控制阀门4和13,控制阀门4经过管道10与过渡水罐8连接,控制阀门13与硫化氢传感器缓冲池1连接,在过渡水罐8与干燥器6之间由管路连接;样气的工作流程是:由井口管线12返出的样气经过球阀11先进入粉尘过滤器3,在粉尘过滤器3中气体中的粉尘被过滤;滤除粉尘后的样气分两路,一路经过控制阀门13流到硫化氢传感器缓冲罐1,在硫化氢传感器缓冲罐1上安装硫化氢传感器2,做为钻井过程中硫化氢在线监测的测试点,另一路经过控制阀门4连接过渡水罐8罐体的下部,进入过渡水罐8中的气体被滤除气体中的微尘;过渡水罐8是一个透明的密封容器,其上部有进水口7,底部为锥形,设置有排液口9,过渡水罐8的底部也可以是半圆形,以便于清洗,底部排液口9也可以作为液相色谱分析提供采取样品的通道,过渡水罐8上部进水口7的安装位置与过渡水罐8罐顶部的距离为10mm;气体在过渡水罐8中被去除气体中的微尘,然后样气经过过渡水罐8的顶部出气口后输入到干燥器6中对样气中的水汽进行干燥,干燥以后的气体就是合格的样气,被输入到分析仪器5中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5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 下一篇:滚筒洗衣机的刮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