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5736.3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0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王自力;章林华;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博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H04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天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 模块 解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拆除光收发模块的构件。
背景技术
在光纤数据通讯及电信通讯线路中,光收发模块通过笼子卡齿插接固定于笼子上,通常其解锁机构直接设置在光收发模块上,以简化操作,如目前市售的小型可插拔光收发模块、10G光收发模块(XFP)等,这种设计好像使用要简便一些,但此种解锁机构由于与模块为一体,任何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解锁取出模块。因此安全性很差,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该装置具有安全性好和便于管理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收发模块解锁构件,包括盒体和解锁构件,光收发器件固定在其两端分别具有光口、电口的盒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在光口一端的两对应侧壁开设有与笼子锁扣相对应的锁止孔,所述解锁构件的前端具有一对可从光口两侧伸入盒体的长臂,该对长臂的前部设置有将笼子卡齿顶离锁止孔的楔形台阶。
由于盒体和解锁构件为两个可分离的独立构件,解锁构件起着解锁钥匙的功用,只有持有解锁构件的操作者才能将装有光收发模块的盒体从光纤数据通讯及电信通讯线路上拨除,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便于管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为能同步完成解锁、拨除动作,所述盒体的光口端外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解锁构件的前端通过转轴设置有可转动的卡扣板,该卡扣板位于转轴一侧的前部上开设有与凸台相适配的型孔,解锁构件内设置有作用于卡扣板后部的弹性构件。
作为以上优选方案的改进,为使解锁构件插入、退出动作更为准确和省力,所述盒体两对应侧壁上开设有由光口侧延伸至锁止孔的滑槽。
作为以上优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能方便地从退出后的解锁构件上取下盒体,所述解锁构件上设置有与弹性构件反向作用于卡扣板后部的按钮。
作为以上优选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为使插入动作时盒体凸台能顺利地顶入卡扣板型孔,所述卡扣板的前端具有向上弯折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锁构件起着解锁钥匙的功用,只有持有解锁构件的操作者才能装有光收发模块的盒体从光纤数据通讯及电信通讯线路上拨除,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便于管理;使得模块外形尺寸更加小而且结构简单,用户在相同的空间下,可布置更多的模块;插拔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维修性良好,可广泛地作为小型光收发模块的拆装构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4图3中A局部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模块解锁装置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6是图5中B局部的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11--盒体;12--盒盖;13--光口;14--电口;15--滑槽;16--锁止孔;17--凸台;21--解锁构件;22--长臂;22a--楔形台阶;23--卡扣板;24--转轴;25--扭簧;26--按钮;27--型孔;28--防滑凸条;29--挂钩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光收发模块装置,包括盒体11和解锁构件21,光收发器件固定在其两端分别具有光口13、电口14的盒体11内。所述盒体11在光口13一端的两对应侧壁开设有与笼子锁扣相对应的锁止孔16,锁止孔16的作用是当盒体11插入笼子时,笼子的锁扣卡入锁止孔16中,从而将盒体11锁定在正常工作位置。电口14由设置在盒体11后端的由若干条铜箔带的电路板构成,使用时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入光口至盒体11内的光收发器件中。所述解锁构件21包括其前端具有一对长臂22的盒体,参照图3和图4,该对可从光口13伸入盒体11内的长臂22的前部设置有将笼子卡齿顶离锁止孔16的楔形台阶22a。由于盒体11和解锁构件21为两个可分离的独立构件,解锁构件21起着解锁钥匙的功用,只有持有解锁构件21的操作者才能将装有光收发模块的盒体11从光纤数据通讯及电信通讯线路上拨除,因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便于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博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飞博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5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用于其的电源单元
- 下一篇:多端口半导体器件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