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锁定和脱离自毁式安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5605.5 | 申请日: | 200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阎侗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侗有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1;A61M5/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锁定 脱离 自毁 安全 注射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共用和重复使用的医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属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第一代玻璃注射器(1G)是1898年公布的法国人H.Wulfing Luer申请的专利。第二代一次性塑料注射器(2G)是美国BD公司经过近10年的开发和测试于1961年推向市场的。在随后的年代里应用范围波及全世界,消费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并一直延用至今。
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简称2G注射器)应用长达40余年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四大问题,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这四大问题是:
1、不法分子大量回收使用过的2G注射器,清洗后未经灭菌处理重新包装冒充正品出售,利润巨大,但是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例如引起化脓性感染,甚至可致命的败血症。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屡禁不止,而且在基层有形成产业化的倾向。
2、发现在儿童计划免疫注射过程中,广大基层地区内的不良分子为了谋利或降低经营成本,一支注射器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更没有人敢保证其他的注射或使用目的就不会重复使用注射器。况且,已经有数例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内重复使用针具的公开实例报道,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监管力度薄弱的基层地区,情况可能更为严重。重复使用针具能够造成20多种以上疾病的传播,尤其以各种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HIV)为重。
3、静脉吸毒者(IDUs)共用注射器吸食海洛因毒品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HIV的迅速传播。
4、各代注射器共有的缺点是不能有效防止使用过的针头刺伤人体后引起的各种经血传播的疾病,尤以各种肝炎和艾滋病为重,不能实现安全注射。
以上四大问题虽经长期的艰苦努力,加强监管,仍然得不到彻底解决,原因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开发第三代(3G)自毁式注射器(Auto-disable syringe,简称AD注射器)便成为治本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国外开发AD注射器已长达20年以上,相关的专利文献早已超过600项。我国的开发也有15年以上的历史。有关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国外和台湾省在大陆的申请,已超出200项。
经过在电脑上全面的专利文献查新检索,上市产品样本的收集和评估,AD注射器背景技术的设计原理不外以下类型:1)锁定式;2)穿刺式;3)堵塞式;4)脱离式;5)针头缩回式;6)抽液遇水活塞膨胀阻塞或溶解变形漏气式;7)弹性金属卡(环)单向滑动式和8)复合式(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现有自毁原理相结合)。本实用新型属复合式类型。
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AD注射器专利或相关产品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或多或少的缺陷。按照科学性严格地说,除了0.5ml容量以下的自毁式注射器以外,均达不到合格的各项自毁要求。例如:大多数AD注射器在使用前活塞可被轻易地或用力地抽出注射筒外,不良分子可对AD装置进行破坏;国内、外最流行的针头缩回式AD注射器使用后形成开口,导致注射筒内危险的残留内容物污染外环境。试问医院和检测单位每天大量抽血化验时容许针头缩回吗?况且性能也不稳定,实例是经过出口海运,货舱120℃左右的极端高温造成零部件松动或变形而漏气、漏液,赔偿客户损失的费用巨大;绝大多数的限位器设计需要手动解锁,护士们反映操作时嫌麻烦或者搞忘,而且不主动去解锁便不会自毁,照样当成普通注射器使用,给不良分子可趁之机。况且IDUs也不知限位器为何物,使用时不去动它,仍可共用,所以并不能有效防止共用和重复使用;制造0.5mlAD注射器合格,用同样的自毁原理和设计制造2.5ml以上AD注射器则不合要求;以及活塞基准线不在零刻度处,造成抽、注液不准确等缺点。
本专利权人2004年申请的“锁定脱离自毁型安全注射器.(专利号:ZL200420061943.7)同样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制造AD注射器模具、组装和试用实践时发现的,必须改进设计。而且任何一种产品都是在不断改进中发展和完善的,故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锁定脱离自毁型安全注射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例如:卡合式针座经过货舱120℃高温有可能松动漏气;锁定头的长度不够,使超前锁定的力度不足,而且单次锁定后活塞仍可回抽一小段距离;塑料活塞支架防止漏气的性能不稳定;活塞与芯杆螺旋式组装不适合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而手工组装效率低下;套筒式明显内突起引起零部件和组装工序的增加;弹性顶针式自动解锁限位器只能手工组装;以及“双轨式容量刻度”,如果其他产品不印制成双轨道形状,容易侵权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侗有,未经阎侗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5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