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结构的亚克力和玻璃钢复合式坐便器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4820.3 | 申请日: | 200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谢兴明;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兴明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B32B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1050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结构 亚克力 玻璃钢 复合 坐便器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亚克力材料和玻璃钢材料复合制造的坐便器部件。
背景技术
卫生间使用的坐便器大多用陶瓷烧制而成,重而且易碎,损坏后更换不方便且污染卫生间。中国专利ZL97205699.8公开了一种用亚克力板材和树脂材料层叠复合制造卫生间所使用的坐便器。这种坐便器在亚克力板材内壁粘附树脂和玛瑙粉混合物,作为增强材料层。这种用树脂和玛瑙粉混合物制作的坐便器内层表面无论怎样打磨抛光,也难达到坐便器内层需要的光洁度,这种内层较粗糙的坐便器不利于清洗。1995年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中,武汉工业大学的曾尤和周祖福发表的《雅克力卫生洁具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中指出了“1970年美国Federal-Huber公司首次实现喷射玻璃钢增热成型雅克力壳体”和“市场的开发不应仅仅局限于雅克力壳体被覆喷射玻璃钢一种,对于其它不承受重载荷的产品-------”。中国专利ZL97205699.8公开了同样的结构:亚克力壳体(板材)加增强承重的玻璃钢层。其不足之处也同样:玻璃钢层作为坐便器的表面,既使打磨抛光,也难达到坐便器要求的光滑度。并且对玻璃钢打磨抛光耗材、耗时、耗人工,成本增加。
为克服玻璃钢层要打磨抛光的不足,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40962.6公开了一种先制成双面夹层内空壳式结构,用树脂和玛瑙粉混合物实心浇注在夹层内空壳中。这种双面夹层内空壳的制造非常困难,成本非常高;在浇注实心材料时要保证双层空心厚度均匀也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双层空心厚度有限,一般仅有10-20毫米,所以必需用浇注机高压浇注树脂和玛瑙粉混合物在双面夹层内空壳的10-20毫米内空中,则生产中要用大量的浇注机,在浇注物固化前要用完浇注物并清洁浇注机,否则浇注机的容器和管道被浇注物凝固而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耗材少、不易变形的坐便器主要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为减少坐便器部件的重量、使其不易变形,本实用新型将坐便器部件的大面部位设为三层有空心结构5或四层有泡沫结构,起加固定形的四周边缘是四层实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空心结构的亚克力和玻璃钢复合式坐便器部件的结构是:坐便器部件包括水箱盖、水箱体、坐便盖的某一种。坐便器部件的边缘是实心的四层结构,坐便器部件中间的一个或多个区域没有填料加厚层6,成为三层结构,没有填料加厚层6的区域成为空心结构5。这些空心结构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它不确定形状。具体的三层和四层是:
边缘四层是:外层亚克力材料层2--中间玻璃钢层3--填料加厚层6--内层玻璃钢层4;
中间四层是:外层亚克力材料层2--中间玻璃钢层3--泡沫层7--------内层玻璃钢层4;
中间三层是:外层亚克力材料层2--中间玻璃钢层3--空心结构5-----内层玻璃钢层4。
上述三种结构的内层玻璃钢层4,还可以是内层亚克力材料层,其目的保证坐便器部件的内表面光滑平整。
外层亚克力材料层2和内层的玻璃钢层4都是已成形的坐便器部件坯,只有特殊时才是平板状。
亚克力------是翻译名词,还可译为雅克力,化学名为甲基丙稀酸甲脂。
玻璃钢层3----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复合固化物。
填料加厚层6----是树脂加碳酸钙粉、滑石粉调合后的固化物。
亚克力坯----就是亚克力材料的成形部件。
玻璃钢坯----就是玻璃钢的成形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减少坐便器部件重量,特别是减少了坐便盖的重量,使坐便盖放下时,不易损坏坐便体和坐便圈,且坐便盖的重量可用中间空心大小来调节。减少坐便器部件中层耗用的材料,降低中层成本。这种中间空心或泡沫的结构比全实心的更不易变形。
与中国专利ZL97205699.8的坐便器部件是双层板式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成壳式结构,抗折断、抗变形的作用大大加强,这种结构才适合中高档坐便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兴明,未经谢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4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