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钩鱼轮及电子弹钩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20033797.6 申请日: 2006-04-12
公开(公告)号: CN200969828Y 公开(公告)日: 2007-11-07
发明(设计)人: 邱千文 申请(专利权)人: 邱千文
主分类号: A01K89/00 分类号: A01K89/00;A01K91/08;A01K97/12;A01K97/1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一***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全自动 钩鱼轮 子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休闲中的钓鱼鱼具,特别是一种全自动钩鱼轮和电子弹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各类人中各行业、各层次,在休闲活动中,喜欢钓鱼的人很多,渔具需求量大,渔具生产成为一个产业,在人类科技、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势态下,渔具和钓技也不断发展和创新。钓鱼爱好者钓鱼、看钓鱼、谈鱼经、摆弄鱼具、挑选更得心应手的鱼具。因而,近代出现了“绕线轮”、“抛钩轮”、“自动弹竿”、“电子报警器”、ZL02244621.4等新产品。但是“电子报警器”只能在鱼咬钩时给出声光的提示,“自动弹竿”在鱼咬钩走线时,能即时作出反应,弹线轧钩,对回线无反应,“绕线轮”、“抛钩轮”在鱼吃钩时不能报警提示、只是在鱼吃钩后走线时,能自动放线、有声响报警、人工收线。专利ZL02244621.4,产品的不足是未设电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机械、声、光、电为一体,从鱼吃钩开始,自动报警,自动拉线,弹钩轧刺鱼嘴,自动收线,自动放线,自动将鱼遛累直到将鱼拖到岸边。智能化模拟了钩鱼的全过程,提线轧钩比钓鱼人更敏捷、更及时,反应更快,且体小量轻和节电的全自动钩鱼轮及电子弹钩器。

一种全自动钩鱼轮及电子弹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鱼轮驱动器、自动拉线器,其间通过相互搭配或嵌合组成,其传感器与鱼轮驱动器相结合组成全自动钩鱼轮,鱼轮驱动器由钓鱼轮和驱动机构组成,传感器与自动拉线器相结合组成电子弹钩器;传感器由导线轮、转背和扭簧构成的弹性转背、永久磁铁、舌簧管JAG1、JAG2及脉冲电路构成传感器感应部件通过晶体管脉冲电路及可控硅作信号处理构成控制系统、微型电机、V形夹块组成;鱼轮驱动器由钓鱼轮、微型电机M、传动齿轮、离合器及结构框架组成;自动拉线器由一对相啮合的齿轮带动的一对拉线滚轮、微型电机M、传动齿轮、弹性转背组成。V型夹块设在防水盒底部,并为活动结合。

所述的传感器是当鱼吃钩时,会产生拉线、回线动作,传感器利用走线,回线导致鱼线张紧或松弛,绕在传感器盒外导线轮上的鱼线将使受扭簧控制的转背摆动。装在转背端部圆盘轴上的永久磁铁产生位移,分别接通JAG1或JAG2,传感器接通电源。此时若按下按钮开关SW1,则发光二极管LED点亮,蜂鸣器FMS发声,声光报警;若同时按下SW1、SW2、LED通电发光显示,可控硅SCR导通微型电机M旋转。

所述的鱼轮驱动器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原理图的微型电机M安装于鱼轮驱动器的框架31内,通过装于微型电机轴上的滑动齿轮33和装于新型多功能钩鱼轮ZL02244621.4花键轴上的相啮合的齿轮34,将微型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新型多功能钩鱼轮,鱼轮旋转,自动收绞鱼线,鱼外逃力大于收线力,组合中的新型多功能钩鱼轮自动放线,放线有拽力,拽力可分档调定。

利用鱼吃钩的特点,无论吃钩饵后游走或抬头,将通过鱼线导致小永久磁铁移动,接通上测点的舌簧管JAG1或下测点舌簧管JAG2,整个系统立即通电,正吃钩的鱼被拉线轧钩,钩上鱼无论外逃,内串,均被微电机输出扭矩的拉力控制,外逃力大于收线力,则自动放线,鱼向岸边回串,自动收线,锂鱼打桩,原地不动,微电机堵转,保持拉力,或磁铁回到图5的中间位置,JAG1,JAG2均断开,系统断电,与钩上鱼对峙,是以鱼动,它拉;鱼不动,它不动,一直用电力同鱼周旋,智能地持久抗衡,直到将鱼累翻,拉到岸边。收线中,若鱼钩意外挂底,也有自动提示,此情况下,LED灯常亮,电机堵转,鱼竿尖部弯曲,不弹抖,此时应断开按钮开关SW1、SW2以免白耗电能。

模块三所述的自动拉线器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原理图中的微型电机安装于自动拉线器盒内,在所述的微电机M轴上,固定安装小齿轮19,通过齿轮19、20,将微电机旋转运动传递给同轴安装的齿轮22。齿轮22与齿轮23啮合,因此使用耐磨柔性,高摩擦系数做成的滚轮25、26,同步反向旋转。齿轮23和滚轮25同体,并活动装在小轴27上,小轴27固装在转臂28相应的小孔中。由于扭簧作用两个滚轮弹性紧靠在一起,就使得夹于其间的鱼线像轧钢一样的拉动收线。此结构效率高,拉线力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千文,未经邱千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3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