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防刺伤单手操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3369.3 | 申请日: | 200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3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阎侗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侗有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刺伤 操作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防刺伤单手操作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学上使用的穿刺针分为两大类,即各种空心针和实体针。应用于注射、抽液、输液、采血、输血、穿刺和采样等医疗、预防和检验等活动。
被使用过的针尖刺伤主要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以及20种以上其他血源性传播致病因子,例如脓肿(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结核、痢疾、梅毒、疱疹、白喉、淋病和布氏菌病等。
国外首次报道因输液针刺伤感染上HIV的案例出现在1984年。自那以后,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据美国CDC报告,美国每年平均消耗60亿只针具,估计每年平均有80-100万针刺意外发生,约有18,000名医护人员因针刺伤感染上HBV,因针刺伤害致死案例每年有200-300人。针刺事件不但会造成人命、健康以及精神上的损失与伤害,背后更隐藏巨额的庞大社会支出成本。
我国目前有护士126.63万名,每年注射操作约为50亿次。北京协和的一项调查表明,八成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年人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同时,医疗垃圾处理人员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的刺伤率高达40%。故此,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早已有安全注射的机构或组织存在,国际上也有利器损伤预防协会(ISIPS)开展工作。中国安全注射联盟已于2004年4月启动。
根据国内外安全注射操作规定,均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罩,因为这是双手操作时发生针尖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国内外发明了不少防针刺伤的装置。仅美国而言,有关的专利就达1,000项以上。现仅对已形成产品的专利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之处分析如下:
1)各种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一次性针头瞬间销毁器(或称毁形器、切断器):大多数需要电源插座,病床旁不一定都有,生产成本高,不适合零星和病房内移动注射/输液/输血。针头被切断后,针管内和针座部被切断处的危险内容物容易污染外环境,而且毁形器非一次性使用产品,灭菌/灭活不方便或效果不可靠。
2)针头包覆式安全注射针(单手操作滑动式套筒):增加了注射器和输液/输血器的造价,开口式滑动套筒仍有污染外环境的可能性,而且不适合大容量偏头式注射器的应用;输液/输血针头解锁操作也不太方便。
3)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的各种耐刺、防渗漏利器安全收集盒(内容量5-15升不等):仅适合集体注射时收集使用过的针具,应用范围狭窄。由于收集盒体积较大,开口又小,不适合病房内流动注射和输液/输血袋的安全收集。
4)无针头注射器:造价高,经实验证实仍然能够传播肝炎病毒等致病因子,而且不适合输液和输血的静脉穿刺针。
5)针头缩回式注射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升高,需要增加额外推力和回抽力以及掰断芯杆等动作。而且针头缩回后,注射筒变成开放式,其危险内容物可能污染环境。
6)注射器针头罩防刺盾盘(专利号:ZL 200420061943.7):仍为双手操作法,故仅能降低注射器针尖刺伤的概率,不能完全保证不被刺伤。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上述各种防刺伤装置保护覆盖面狭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思路设计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外科利器防刺/划伤的单手操作装置,只要操作者遵循单手操作规划,可以完全防止刺伤受染事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前被灭菌/灭活针尖或利器刺/划伤是一种小的操作事故,不致染上血源性传染病。实际上,将使用过的受污染针头或利器立即重新套上针头罩、刀鞘或护套才是最有效的防刺/划伤和避免环境污染的理想技术,关键在于避免双手操作。为此,设计一种针头罩、利器鞘和护套口朝上的放置装置,便于单手操作。放置装置可以设计成架、框、座、盘、网、盒、墩或复合式等形状和结构。
注射、输液和输血针的针头罩开口处设放置圆盘,外科利器增设保护鞘或护套,并在其开口处设对称放置翼。放置圆盘和对称放置翼不但具有放置功能,而且可以防污染外表面。
在单手操作放置装置的表面上设若干针头罩、鞘和护套的放置适配孔、适配筒或适配槽,供口朝上放置各种大小、形状的针头罩、刀鞘和护套。适配孔、筒或槽的形状或大小应使插入放置的罩、鞘或套略有松动,以便针头和利器插入盖紧后能被轻易取出。
为了增加放置架的稳定性,应限制架高并设计L形脚架,以防侧翻。针头罩长度超过架高者,该适配孔设防侧滑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侗有,未经阎侗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33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