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32626.1 | 申请日: | 2006-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平 |
| 主分类号: | C10B1/00 | 分类号: | C10B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勇;陈大通 |
| 地址: | 4512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环保 节能 炭化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
二、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秸秆,一部分用作炊事燃料,热能的利用率很低,另一部分在地里燃烧或烂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林业地区的居民不烧劣质柴草而烧木柴,木材没得到合理使用,柴草也浪费了;在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也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料,需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当作垃圾处理。因此怎样把这些有机废料转化为炭化燃料就成为一个新课题。与传统炭窑近似,现有的生产机制木炭炉和国外使用的立式圆筒炉采用燃烧原料自身的方法升温炭化,由于炉温不均匀,质量差;还有些厂家使用煤气加热升温,质量虽得到保证,但设备造价高,工艺控制困难。国内机制木炭企业,共同存在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完美的木炭机设备,传统木炭机普遍存在炭化时间长、成品低、劳动强度大、能源消耗高,更主要的事污染环境。专利号为91229539.2的《高效节能炭化炉》采用了引火加氧综合技术,蒸汽降温冷却技术以及凝固回收木焦油技术措施,仍然存在炉温不均匀,效率不太高和蒸汽降温效果欠佳的缺陷,同时不能解决可燃气的重新再利用和污染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传统炭化炉炉温不均匀和生成可燃气浪费的问题,设计并制作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
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含有炭化炉外壳体,与外壳体紧贴的保温隔热层,卧式或立式炭化室,炭化室密封门,在隔热层于炭化室四周以及炭化室顶板与外壳体壳顶内表面之间设有一定距离空间,外壳体壳顶上设有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多根烟囱,在外壳体下部与炭化室底板内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燃烧室,燃烧室下底面安装有炉篦,在炭化炉外壳顶板外表面装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有管道与炭化室连通,储气罐上部设有出气管,至少有一根烟囱竖向从燃烧室贯穿炭化室或穿过外壳体直接排烟。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从储气罐上部至少引出一根排气管道接入燃烧室,管上设有控制阀门,管端安装有燃烧器。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在炭化炉外壳体外表面上设炭化室开关门和燃烧室开关门,炭化室开关门为密封门,燃烧室开关门位于炭化炉外壳体外表面下端。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在储气罐上设有煤焦油排出管及相关阀门。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在每个炭化炉燃烧室底板上设有进风口,在进风口壁上安装有炉篦挡板。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炭化炉外壳体为钢材和耐火砖相互紧贴制成,炭化室侧壁为导热性良好的钢材或耐温金属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卧式或立式炭化炉外壳体为与燃烧室相匹配的长方体壳体,或为正方体壳体,或为正五、正六棱柱壳体,或为圆柱体壳体,或为椭圆柱体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具有炭化时间短,较传统木炭机的四天以上缩短为一天(24小时左右),炭化效率提高3-5倍。
2、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炭化成品率高较传统机制木炭机30%以下提高为99%以上,出炭率为43.7%以上,同时可以回收副产品煤焦油。
3、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用电量大大节约,一般情况下功率为0.001KW;同时由于该炭化炉燃烧室内设有多个导热的烟囱,所以无论是加热还是在自然冷却方面都有效果显著,冷却时也可以通过向各个烟囱注水的方法加速冷却。
4、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能将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混合气重新作为加热能源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保护环境,完全达到环保要求。
5、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由于对环境无污染,便于城市和农村大量生产。
四、附图说明:
图1:卧式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卧式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图1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图1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图5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立式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立式新型的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图7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平,未经李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2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低压抽屉操作机构
- 下一篇:法兰对口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