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32600.7 | 申请日: | 2006-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合 |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国防 |
| 地址: | 450051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列管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列管式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它包括由若干根冷却管4、套装在冷却管4上的若干个折流板5和套装在冷却管4两端的管板3组成的冷却芯,该冷却芯位于外壳体6的中空腔体内,两端部通过密封件1和端盖2封闭后形成相互密封隔绝的A通道(管程)和B通道(壳程),当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分别通过A通道和B通道时,即可通过冷却管4的管壁实现传热,折流板5的功能是改善B通道的流动情况,提高传热效率。
上述结构的列管式热交换器由于其结构所致,仅能实现两种流体间进行热交换的需要,因此无法满足于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不能同时装配多个独立的热交换器,但又需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工作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在一台热交换器中同时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流体热交换的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通过密封件和端盖封装在热交换腔中的由若干根冷却管、套装在冷却管上的若干个折流板和套装在冷却管两端的管板组成的冷却芯,所述热交换腔通过设置在腔体内的中间管板被分隔为至少二个相互独立的热交换腔。
具体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交换腔通过套装在冷却管上的中间管板被分隔为二个相互密封独立的热交换腔。
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下述事实方式来实现:即所述冷却芯为两组式结构,每组冷却芯均是若干根冷却管、套装在冷却管上的若干个折流板和套装在冷却管两端的管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芯通过相对扣合在一起的两段式结构的外壳体被封装在热交换腔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可实现在一台热交换器中同时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流体热交换工作,因此可满足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不能同时装配多个独立的热交换器,但又需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工作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通过密封件1和端盖2封装在热交换腔中的由若干根冷却管4、套装在冷却管4上的若干个折流板5和套装在冷却管4两端的管板3组成的冷却芯,所述热交换腔通过套装在冷却管4上的中间管板3-1被分隔为二个相互密封独立的腔体,即形成相互密封隔绝的K通道(管程),L通道(壳程)和M通道(壳程),据此可实现三路流体同时或不同时的热交换。同理,当中间管板3-1的数量更多时可实现更多路(三路以上)流体的集成热交换。另外,该实施例的外壳体6可采用分段式结构(如图3所示),即冷却芯通过相对扣合在一起的两段式结构的外壳体6被封装在热交换腔中。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所述冷却芯为两组式结构,每组冷却芯均是若干根冷却管4、套装在冷却管4上的若干个折流板5和套装在冷却管4两端的管板3组成;两组冷却芯通过相对扣合在一起的两段式结构的外壳体6被封装在热交换腔中;外壳体6和冷却管4的分段处通过密封件7和过渡环8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合,未经王忠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2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