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机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2417.7 | 申请日: | 200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叶丹峥;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2 | 分类号: | G12B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9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机箱,属于电子检测设备组装箱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均有同样功能的减振机箱,国外产品种类单一、价格高、供货周期长、还不提供相应配套件,国内产品承重比低(自重40Kg,承重80Kg)。这类减振机箱产品的特点采用悬置内框架结构,将仪器设备安装在内框架上,内框架通过8个橡胶减振器与外框相连接,外部的振动冲击须通过橡胶减振器减缓冲击能量后,才能作用于内部电子仪器上,从而保证内部设备的安全使用。从过去5年客户使用的情况来看,国内产品存在着以下严重缺陷:箱体自身太重,造成不易快速转运。个别减振机箱内部载荷(约120Kg)过重,造成机箱内框整体扭曲,甚至连带外箱体严重变形,最后减振机箱失去其功能性。减振机箱内框是由24根型材铆接而成,铆接工序多,工艺复杂,而且容易变形(特别是对角线尺寸)。由于用减振垫与外框连接方式属于阻尼连接,变形量则取决于承重与阻尼的关系,如果两端所安装仪器重量差别较大,则会造成内框整体扭曲,甚至连带外壳严重变形,如果选择更加牢固的连接方式,不仅可以使自身变形量减小,还可以通过阻尼连接限制外壳在大负载和剧烈冲击中的变形和损伤。抬环安装槽为横排,箱体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和抗负载变形能力不足。由于现阶段不饱和聚酯玻璃钢的成型方式为“手糊铺模常温固化成型”法,箱体是四部分粘接而成,受材料和工艺方法本身限制,4mm厚的壳壁在固化时产生变形的几率较大,再加上粘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因素,致使产品的尺寸一致性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是减轻减振机箱重量,增强箱体和内框刚度,提高其承重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机箱,包括箱体和箱体内安装的内框,内框悬装于箱体的内壁上,箱体为由用整体成型法一次成型的方箱壳体及其端部的箱盖构成,箱体的抬环安装槽为竖排结构,箱体底面在与抬环安装槽相应位置设置了凸面加强结构。
在方箱壳体箱体两端设置有一圈凸面加强筋。
悬装于箱体内壁的内框由十二根角形框撑铆接构成的方形主框和主框的前后方框上铆接的支撑构成。
前后方框上铆接的支撑为竖向支撑,前后方框上的支撑数量相等、位置对称。
内框通过固定于四根横向框撑两端的四对角块和角块顶面与箱体之间的减震器悬装于箱体的内壁上。
角块顶面与角形框撑平行且与角形框撑的两个角边均成45°角,在与角块对应位置处的箱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与角块顶面平行,减震器夹放在连接板与角块顶面之间并由紧固螺栓把角块、减震器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角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框与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的减振机箱,包括箱体和箱体内安装的内框,内框悬装于箱体的内壁上,箱体为由用整体成型法一次成型的方箱壳体4及其端部的箱盖5构成,箱体的抬环安装槽2为竖排结构,箱体底面在与抬环安装槽相应位置设置了凸面加强结构1。在方箱壳体箱体两端设置有一圈凸面加强筋3。悬装于箱体内壁的内框由十二根角形框撑5铆接构成的方形主框和主框的前后方框上铆接的支撑6构成。前后方框上铆接的支撑6为竖向支撑,前后方框上的支撑数量相等、位置对称。内框通过固定于四根横向框撑两端的四对角块7和角块顶面与箱体之间的减震器8悬装于箱体的内壁上。角块顶面与角形框撑平行且与角形框撑的两个角边均成45°角,在与角块对应位置处的箱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板9,该连接板与角块顶面平行,减震器夹放在连接板与角块顶面之间并由紧固螺栓把角块、减震器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2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