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潜浮体坐滑式划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30609.4 | 申请日: | 2006-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中明 |
| 主分类号: | B63H16/18 | 分类号: | B63H16/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03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潜浮体坐滑式 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在水面上进行划水运动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运动者在浮体上以坐姿状态曲膝蹬腿、双臂回拉、臀部以上的躯体与座椅一起作水平往复运动无须使用传统的双桨而是依靠潜没水中的鸭蹼式推进器完成划水推动浮体前进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在水面上依赖人力进行划水运动的赛艇使用双臂划动双桨的划水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由桨杆的支点到双手把握桨杆的上端构成的动力臂较短,由支点到桨叶构成的阻力臂较长,常人划桨时颇感臂力不足,且难以持久。2、通常双臂的力量小于双腿的力量,以双臂的力量作为主动力划桨而以双腿的力量作为辅助动力的划水方式不能充分地发挥人体四肢的能量。3、赛艇的艇身窄长,运动者乘艇上下时容易失去平衡,倾覆落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在赛艇划水运动方面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潜浮体与坐滑式划水机械组合为一体的划水装置。该装置是依据运动力学原理,仿生学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的新颖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两个平行的流线型浮体之间,设置平行的两条双层滑轨,上层滑轨用于座椅滑行,下层滑轨用于栅板滑行。滑轨的外侧由数条联杆分别联接左、右两个浮体结构的上沿。滑轨的内侧之间由数条联杆横向联接。滑轨的中段设置座椅,座椅的前方设置脚蹬支架,脚踩式刹车和手把式转向机构。脚蹬支架,脚踩式刹车和手把式转向机构三者设置在一个水平框架结构的上下,水平框架结构坐落在滑轨上,水平框架结构的位置可以在滑轨上前、后移动,以适应运动者下肢的长度;脚蹬支架的斜面敷设脚蹬踏板。脚蹬支架两侧的上角各设一扣环,扣环联接柔韧绳带,柔韧绳带联接手握拉环。柔韧绳带的长短可以调整,以适应运动者上肢的长度;座椅下面安装前、后两排座椅滑轮,座椅滑轮坐落在上层滑轨上。座椅靠背的高低与常人骶骨的高度相当。座椅滑轮之间以轮轴联接,轮轴上安装齿轮,齿轮啮合齿条。齿条平铺在栅板的平面之上且置于两条滑轨之间的纵轴线上;后排座椅滑轮的后侧设置座椅滑程限位缓冲器,与滑轨上的座椅滑程限位器对应配合作用,以保证座椅在滑程的末端,齿轮不与滑轨内侧横向联杆的接触,避免碰撞;栅板的两个长边安装两列数只栅板滑轮,栅板滑轮坐落在下层滑轨上。在栅板下面联接滑动推臂的上端,滑动推臂的下端联接推进器。为了扩大推进器划水的行程,栅板滑行的距离必须大于座椅滑行的距离,达到传统杆桨划水时机械利益大于1的划水效果,要求从座椅滑轮到齿条的传动比大于1。本实用新型取值在1.5-3之间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流线型浮体,每个浮体均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是前、后呈劈形的流线型结构,下部分是采用申请号200620030227.1中外部形态为半球形头锥、圆柱形艇身、尖拱形尾锥,内部为储水舱、气闭舱的流线型结构且安装进、排水装置的浮体。推进器采用申请号200620030227.1中的鸭蹼式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在运动者面向浮体前进方向的坐姿准备划水时,首先按照申请号200620030227.1中的相关步骤完成对浮体进水量的操作,然后双手握住手握拉环,双脚置于脚蹬踏板位置。在划水的正程,双腿施力直蹬,臀部以上的躯体连同座椅一起在上层滑轨上向后滑行,双臂平行与双腿直至伸展。座椅滑轮与齿轮转动,驱动齿条。栅板在下层滑轨上向后滑行,栅板的滑程大于双腿从曲膝到蹬直的距离。栅板下面的滑动推臂驱使潜没水中的鸭蹼式推进器张开,呈曲面形,凹面向后,产生推力。在划水的回程,双臂施力回拉,双腿曲膝,臀部以上的躯体连同座椅一起在上层滑轨上向前滑行,座椅滑轮与齿轮转动,驱动齿条、栅板在下层滑轨上向前滑行,与正程时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滑动推臂、鸭蹼式推进器向前运动,鸭蹼式推进器收合,呈尖锥形,锥尖向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中明,未经徐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人工肱骨头假体





